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活动推荐

春风浓艳——王雪涛花鸟作品展
时间:2017-05-17 06:28:03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网  

   

2

 

  王雪涛

  “春风浓艳——王雪涛花鸟作品展”将于2017年5月21日 15:00在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王雪涛先生近百余幅作品,囊括了王雪涛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品,分别有荣宝斋旧藏、社会征集、画家家属提供,实属难逢之品赏机遇。

  

王雪涛创作照

 

  王雪涛创作照

  王雪涛先生(1903—1982),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河北成安人,自幼喜绘画,中国现代着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先后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爱其才华,奉师命改名雪涛,六十余年潜心研习花鸟画艺术,不断探索,上溯宋元,涉猎明清,融汇古今中西,以革新的意识创作了大量画作,终集大成而独树一帜。着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1956年王雪涛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在法国与毕加索相唔,王雪涛(左一)向毕加索介绍赠送齐白石木版水印画集

 

  1956年王雪涛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在法国与毕加索相唔,王雪涛(左一)向毕加索介绍赠送齐白石木版水印画集

  王雪涛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为画面增添韵律。他笔下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情趣盎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

  

青年时期的王雪涛与夫人徐佩蕸

 

  青年时期的王雪涛与夫人徐佩蕸

  提及王雪涛的绘画风格,人们马上会想到“小写意”这个概念。这个标签贴在他的作品上,确实很贴切。尤其是在民国之后的画坛上,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种风格和面貌去画画,而且丰富和升华了前人的笔墨和色彩,这在绘画史上的确是少见的。准确地说,王雪涛的绘画立足于宋元以来的传统,尤其是他对徐青藤、陈白阳、石涛、八大的参悟,奠定了他笔墨的高古与沉厚。之后,陈师曾、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对他的影响可谓是点睛式的里程。陈的文气、齐的率气、王的静气、陈的清气,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加之他的勤勉与谨严的天性,成就了他身前身后姹紫嫣红般的灿烂声名。在他与齐白石交往的几十年中,老人家不止一次地盛赞他的绘画,或带溢美,但更多还是由衷。如1933年,题其书画合璧册道: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次年又题作:蓝已青矣。可见在白石老人心里,青年王雪涛已是位置高标了。王雪涛的绘画取材丰富,笔墨沉着又飘逸,设色秾艳却和谐,兼工带写,时常也借鉴西画之图式与手段,但却毫无刻露之习。这也正是他的绘画一直受人爱待、雅俗共赏的重要秘笈。王雪涛从二十年代始便以鬻画为生计,他了解市场、更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作品中明丽清新的格调正是在此过程中渐至形成的。如果说齐白石在大写意花鸟上开拓了新的境界的话,那么,无疑,王雪涛在小写意花鸟的营造中确定了自己的话语。在此,我将之称作“精微的写意”。王雪涛一生与荣宝斋的渊源有自,缘分甚深,这是一段特别的佳话。而今天,北京荣宝拍卖荟萃他各个时期的精品于一处,有荣宝斋旧藏、有社会征集、有家人提供。旨在弘扬、流布王雪涛绘画的人文传统。这或许是他身后与荣宝斋的又一次因缘邂逅。

  王雪涛花鸟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

  

百花齐放 115cm×179cm

 

  百花齐放 115cm×179cm

  

牵牛双鸡 83cm×50cm

 

  牵牛双鸡 83cm×50cm

  

咏梅 121.8cm×68cm

 

  咏梅 121.8cm×68cm

  

藤萝群鸭 110cm×80.3cm

 

  藤萝群鸭 110cm×80.3cm

  

玉龙山即景 96.5cm×79.8cm

 

  玉龙山即景 96.5cm×79.8cm

  

柱顶红 79cm×38.5cm

 

  柱顶红 79cm×38.5cm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凤凰网]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