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海外艺教

盘点·2015,留学那些热词
时间:2015-12-31 09:15: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热词”,一种小词汇,却自带体温,钩沉出整个年度的酸甜苦辣。旧的一个年度即将成为过往,其间,哪些留学热词烙下了印记?本版对这些热词进行梳理和解析。

  “一带一路”,这个词汇在国内国际都享受着极高的曝光率。这个体现着重大国家意志的词汇,也给2015年留学带来了新契机。

  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而与之相随的,是对数量庞大的既掌握语言文化、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专业知识技能,又熟悉沿线国家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能够预期的是,具有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留学经验的国际学生将成为稀缺人才,并将刺激中国留学生重点向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西班牙等沿线教育发达国家分散。

  其实,“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非英语国家已经开始行动,采取学费减免、奖学金、学分认证、英文授课以及实习就业机会等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度。其中,德国最为典型,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16个联邦州全面取消高等教育收取学费,仅萨克森州收取每学期不超过500欧元的学费。对国内工薪阶层家庭而言,这些举措堪称利好。

  相比美国、英国等传统热门留学目的地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费用普遍相对较低,比如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留学生一年的全部费用(生活费和学费)大约需要5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属于小语种国家,留学投入产出回报率较为可观,毕业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岗位。

  这些,都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受到中国学生及家长的重视。

  留学,终究看得是远见。

  当留学新契机来临,抓住,才是真的。

  热词:留学考试诚信

  今年7月,内地多地连续六场次的雅思成绩被大面积延迟发布,并有350名左右的中国考生成绩被取消。

  今年10月,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又称“小赛达”)官方发布声明表示,取消2015年9月19日中国地区的所有“小赛达”考试成绩。

  ……

  近年来,中国考生留学考试成绩被取消,已并非个案。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国考生,除了吐槽,似乎无可奈何。

  对此,官方的解释多是,“质疑本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

  对于有效性,有多种版本的解读——高分太多、“过渡押题”、答案模式化、偷题泄题、作弊……

  无论是何种答案,一个共同的结论是,“中国式备考”遭遇“诚信危机”,抑或说中国考生正面临世界性诚信难题。

  面对国际性考试机构的质疑,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以中国学生的勤奋,获得雅思、托福、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验(SAT)等考试高分甚至满分,不足为奇。我们更有理由充分相信,以中国学生的好学善问,对中国考生成绩的取消等决定,难免有所“误伤”。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式备考”走到今天,必须反思。在托福等各大类型的留学考试中,中国考生确实存在作弊等问题。各种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也给学生传递错误的备考信息,靠押题和考试技巧而非真实的英文能力水平来应试。

  现在,甚至出现了入学材料中的申请文书代写及成绩单造假等恶性事件。中国家长和中国学生盲目追求高分和名校,往往不会意识到制造假申请资料或作弊的严重性。同时,中国大量的留学服务中介机构为了市场竞争和公司利润,公然违背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作弊风气“雪上加霜”。

  无论如何,当中国考生出国留学,其所代表的,已经不只是一个群体,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为此,比起死记硬背或投机取巧,把心思放在扎扎实实提升英语水平上才是真理。更何况,以美国考试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国际性考试机构,已经在系统性地开发新的技术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而准备出国留学的你,还不准备改变吗?

  1.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 ]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