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锐

性教育不应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时间:2016-11-14 11:40:57  来源:腾讯网  作者:  

   将性教育光明正大地纳入中小学基础课程,合力纠正家长及社会对性教育的诸多偏见,现在是到了该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刻了。

  最近,重庆市教科院发布了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调查。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性健康存在隐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性行为,50.4%的中小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他们更多从同学或网络中获取性知识;遇到性侵害,求助意识不强。(《重庆晚报》10月24日)

  这是挺悖谬的一个逻辑:古人可以大大方方地说“食色性也”,现代人反倒羞羞答答地“谈性色变”。在这个问题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责任,随大流地让青少年性教育进入羞于启齿的“放养模式”。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下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性教育恐怕连“冷宫”都进不去,更遑论入得了正经课堂的“法眼”。

  佐证中小学性教育缺失的例子,当然不单单是重庆的这份调查。就拿比较开放的大城市来说,深圳市性教育探索10多年前就已启动。2003年,深圳市首部中小学生性教育读本推出后遇冷;2004年,遍及24所学校的性教育试点也无疾而终。又如北京,2011年8月,《北京将推广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等报道频频见诸媒体,据说这本“教材”是《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然而不久后,当地教委严词否认,称目前北京没有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的编写计划、试点计划和推广计划……在中小学性教育领域,地方教育要么如一壶温吞水不冷不热,要么敏感如斯,拒绝冲在前头。

  结果呢,代价沉重得令人窒息。以下这些权威数据,直接归于青少年性教育匮乏之因,怕也不算为过。比如,艾滋病已成为全球10至19岁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而在我国,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飙升。2014年,我国新报告的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为10.4万,而2008年的数字是5.6万,增长将近两倍。同期青少年学生报告病例数增长将近4倍。这些年来,触目惊心的一组组数字早已说明,中国青少年在性教育上的“缺课”,已经成为青春期性问题的最大隐患。

  中小学性教育“羞于育人”,起码有两个误区是亟待澄清的:第一,性教育不等于生殖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将性教育的全部主题归纳为六个关键概念——关系;价值观、态度和技能;文化、社会和人权;人体发育;性行为;性和生殖健康。第二,性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依法治校的必修课。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性健康教育;《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也有“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

  当然,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语境下,在安全校园建设的背景下,中小学性教育之于这个风险社会来说,更多了几许急迫性与严肃性。将性教育光明正大纳入中小学基础课程、合力纠正家长及社会对性教育的诸多偏见,学校、家长及舆论是到了该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刻了。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