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锐

“起跑线恐慌”并非矫情
时间:2017-07-02 17:37:34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汤嘉琛  

   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学多少知识?据报道,天津一位刚带孩子参加小学入学面试的家长给出的答案是: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能写30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学过数独;背诵约50首唐诗,学完拼音,认识1000多个汉字……在很多家长眼中,知识教育的起跑线已经提前,必须抢跑。

  如今,“起跑线恐慌”盛行于各种微信家长群、同学群,而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多学龄前儿童过着“每天都要上不同辅导班”的生活,很多孩子被送到培训机构上“幼小衔接班”,公立幼儿园的大班几乎名存实亡。家长当然知道这种现象不正常,但为了不让孩子掉队,都选择跟风而动。

  不容否认,“起跑线恐慌”情绪中有很多非理性成分。比如,有些家长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甚至将孩子的“琴棋书画”当作互相攀比、炫耀的谈资。而一些家长之所以变成“虎妈”“狼爸”,是因为将自己成长的遗憾落在了孩子身上。在是否报班、报几个班的问题上,家长通常既不讲科学,更不征求孩子的意见。

  每当谈及这个话题,总有一些人认为,那些被辅导班“绑架”的家长一边乐此不疲,一边叫苦不迭是一种矫情。坦白说,以前笔者也觉得很多家长夸大了所谓的学前教育焦虑,但在自己的孩子也开始面临这些问题之后,逐渐多了一些理解。毕竟,所有的焦虑都源于社会现实。

  课外辅导班行情持续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日渐旺盛的社会需求。如今社会竞争渐趋激烈,父母总希望孩子能有更多胜算。如果别的孩子3岁开始学英语,自己孩子5岁了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心里踏实吗?有人觉得幼儿园就该玩,但别的孩子都在提前学知识,就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小学跟不上,他真能快乐吗?

  从另一个视角看,家长将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是试图用经济手段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当前,教育部门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语、数、外等知识,不少老师当起了甩手掌柜。从一种极端转到另一种极端,这种教育模式难言科学。以此来看,只要量力而行,多元化探索未尝不可。

  有鉴于此,我们在看待“起跑线恐慌”时,必须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社会现实。相关部门除了在观念上对家长多加引导,还应该做好两项更务实的工作:其一,在小学入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确保公平,要让那些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其二,对于课外辅导班乱象,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治理。

  1. [内容来源:人民网]
  2. [内容作者:汤嘉琛]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