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锐

隐形资助体现大学人文关怀
时间:2017-07-26 15:02: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朱昌俊  

   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故事?近日,知乎这个问题下的一个回答火了。一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称,学校会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中科大学工部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方法的学名叫“隐形资助”,是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创的,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在招生季曝出这样的暖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高校有意为之的一种软性招生推介。可实际上,这并非什么临时起意的“秀”,从2004年到现在,中科大已“隐形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近年来,有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经”。

  如何精准确定贫困生的真实状况,确实是个技术活。也因此,一些高校在此事上可谓煞费苦心。如让学生当众演讲,自陈贫困,或拿是否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标准来作硬性衡量,一些学校甚至还专为贫困生划定了消费水平线,一旦超过,就废除获得资助的资格。这些做法既难以保障贫困生认定的公平与效率,也令资助变了味。相对来说,中科大的“隐形资助”模式堪称一股清流,既保障了公平与效率,也还原了贫困生资助应有的人文关怀内涵。

  该模式并非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比如有的女生因节食瘦身消费较低,或部分同学在校外吃饭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但校方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改进数据统计方法,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以真正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精准。要知道,在十几年前,数据挖掘的技术并不成熟,校方之所以能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真正把资助对象的尊严放在了心上,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如今,无论是技术还是相关理念都已经成熟,那些还在以难以甄别贫困生为借口,要求学生自证贫困,以公开投票选出贫困生的粗暴做法,显然说不过去。

  目前,不少高校纷纷到中科大“取经”,这是好事。但更应该看到“隐形资助”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已经超越了资助行为本身,更应该被学习和放大。比如,真正把学生的尊严当回事,并认为它值得用更多的投入去争取和维护;十几年的默默坚持所展现出的专注、低调,不张扬、不表功。这样的品质、坚守难能可贵,大学需要,整个社会也需要。

  谈大学精神,我们习惯了言必称大师,或流俗于一些宏大的理念。但中科大的“隐形资助”再次说明,真正的大学精神恰恰是润物无声的,以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蕴藏在学校的治理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中。它可能显得不那么具有光环,却能够支撑起学生对一所大学的好感与想象。就此而言,充分关照学生尊严的“隐形资助”,不仅是一种资助方式的示范,而且是一种价值观的引领。

  1. [内容来源:人民网]
  2. [内容作者:朱昌俊]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