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锐

官方:到2020年超95%残疾儿童将享受义务教育
时间:2017-08-02 13:48:04  来源:腾讯网  作者:刘博超  

   

官方:到2020年超95%残疾儿童将享受义务教育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如何?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需要攻克哪些难题?日前,教育部、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超半数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我国在校残疾学生有49.2万人,随班就读的有27万人,占比在55%以上,这已经成为残疾学生就读的主体形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下一步,将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吕玉刚说:“我们将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落实6000元的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招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区县层面建立资源中心培训教师,并对承担特教工作的普通学校教师予以绩效分配、荣誉奖励方面的激励。”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各地组织实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全国特教学校比2013年增加了147所,达到2080所,增长7.6%;在校生比2013年增加12.4万人,增长33.7%;用于特教学校的义务教育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6000元以上。

  将建立送教上门服务重度残疾学生机制

  “目前,全国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中,81%为农业户口,近80%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其中四分之三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因残疾程度重无法入学,一半以上的残疾儿童为自闭症、脑瘫等非传统特教对象。”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李东梅说。

  为此,《二期计划》提出,要对不能到校就读、需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进家庭、进社区、进福利机构。“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将纳入学籍管理,落实‘一人一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巡视员李天顺介绍。

  目前各地送教上门呈现不同特点。在地处平原的浙江嘉兴,特教学校的老师由教育部门安排车辆,送到各个教学点上。而在四川邛崃的山区,由于方圆二三十公里只有一个点,一般采取普通学校教师就近送教的方式。“下一步,原来特教学校生均600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将扩展覆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送教的普通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课程培训,地方残联、医卫部门也可提供上门服务。除去假期,生均6000元的经费,每位儿童每月600元,以一位老师负责三位残疾儿童为例,就有1800元可用于送教上门的经费保障。”李天顺说。

  增加非义务教育入学机会

  经过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努力,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但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教育是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吕玉刚表示:“下一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将与学前、高中教育相衔接,打通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构建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

  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增加入学机会、扩大学习资源。吕玉刚介绍,《二期计划》要求学前、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要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每个省要集中力量至少办好一所面向本地区招生的盲人高中、聋人高中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特教高中资源不足的地市,在特殊教育学校要办高中部,增加残疾孩子入学的机会。

  “在加强职业教育方面,要通过支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努力使有意愿的孩子享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自立能力、自我生活的能力。”吕玉刚说。

  (本报记者 刘博超)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刘博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