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锐

上学“混日子”该敲警钟
时间:2017-08-06 14:26:09  来源:人民网  作者:晁 星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学业新规引发热议。有人力挺,认为学业警示非常必要,给“学渣”另一种选择也足够人性化;有人质疑,学业不能救济,对学生过于宽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质量;还有人为专科打抱不平,觉得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学位歧视……尽管说什么的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措戳中了时下大学教育的一个痛点:即便有些学生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最终也能混得一张文凭。

  十年寒窗苦读,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个中艰辛不必多言。然而,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却一下子迷失在“象牙塔”里。没有了外在的学习压力,打游戏、看动漫、刷美剧,似乎每一样都能着迷。甚至许多人大学四年一直在透支高中的知识,过不了四六级的还自嘲说“如果让我高中考,一定能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降专”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样的惩戒与警示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扭转“混日子混毕业”的病象,严把出口关是必要之举。多一些退出、转学、淘汰等机制,才能守住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宽进严出”的机制几乎是标配。与之相较,我国则更多表现为“严进宽出”,一个“宽”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惰性。随着我国大学录取率不断攀升,更需要扎紧毕业的口子,设置好各层次的提醒惩戒方式。最近网络热传一封美国教授写给中国研究生的“开除信”,讲了一名学生想靠着所谓的“聪慧”混个文凭却最终被劝退的事情。这对当下国内的大学生同样是一次提醒,混文凭的思维不能有,要想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必须肯下苦功,坐得住冷板凳。

  对学生而言,“本降专”是一次警示,对学校而言,亦是如此。惩戒措施不能只是临近毕业时的集中“清算”,还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警钟一直敲响。据悉,华中科大这一新政,每年都会有一个学业评定,然后依规决定学生是否要降到专科或者退学,这无疑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忧患意识。有破还要有立,学校也需要借此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不愿学习,课程设置、教学风格等方面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提升之处。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以增加大学课堂的魅力,把学生从喧嚣的“花花世界”拽回安静的课桌,大学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也才能越办越好。

  1. [内容来源:人民网]
  2. [内容作者:晁 星]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