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锐

假期少拼培训多些陪伴
时间:2017-08-08 18:09: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贵勇  

   对于一些家长而言,比酷热天气更让人无语的,也许就是为孩子报班所投入的真金白银了,有人戏谑地称之为烧钱游戏。

  “篮球4500元、萨克斯2500元、书法1600元、英语2000元、游泳800元,这是我今天一天交的费用。”在山东济南一家培训机构门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暑假里,孩子全天的日程都被排满了,还得有专人负责接送。

  联想起几天前微信朋友圈热传的《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章——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学校读五年级,但暑假报班培训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如此高额的投入,真让人感觉为了让孩子“暑假超车”,许多家长真是不惜代价,就差砸锅卖铁了。

  不知从何时起,家庭教育仿佛变成了一场炫目的烧钱游戏,似乎唯有投入大量的金钱,才能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明天;唯有给孩子超出他人的教育条件,才能锻造出类拔萃的天才。于是,有了火热的暑期培训市场,有了培训机构屡屡搏出位的宣传,培训费用亦水涨船高。而这些背后,则是众多左右为难、内心焦虑的家长。高管妈妈那句“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便是一种真实写照。

  许多家长深信金钱的万能之道,并每每以国外为例,认为那些包括金融家、银行家、企业家在内的成功人士,都是大量金钱铺就的教育之路,是教育高投入下的直接产物。但是,高投入一定能带来高产出吗?高投入一定能换来孩子出彩的未来吗?家庭教育真的是投入财力越多越好吗?

  坦率而言,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罢,的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毕竟诸如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育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等都不会凭空而来。但也要看到,这些其实都是外在的教育力量,能否转化为助力成长的资源,还要看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欲望、动力和热情等。说到底,孩子的成长是一场心力、意志和信念的比拼,不是一场烧钱游戏。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孩子强烈的学习动力、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是花钱就能获得的,这也是许多贫困家庭走出的孩子得以成才成功的原因。

  优质的教育,更多的是教育观上的积极进取,教育对象上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家庭层面,需要资金投入,但更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拿出时间多带孩子开眼看世界,在此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尤其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拥有信念,萌发更多的学习动力。相反,那种只有物质投入而没有心灵沟通、用金钱代替教育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找到生活动力、人生方向,反而败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容易迷失于对物质的无尽追求中,结下的多半是苦果。

  因而,比较可取的做法,不是家长们在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上花费越多越好。孩子喜欢且属于积极的、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利的爱好或培训,父母可以量力而行,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倘若财力有限,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在这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大力推崇社会实践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和引导中小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多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生产一线,在暑期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

  当孩子多愿意参与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双脚深入社会,了解现实,而不是将时间花在网游上,那么对其未来的帮助更大,暑假也过得更有意义。事实也证明,有着多样人生经历的孩子,更有可能成才。《澎湃新闻》曾对全国高考成绩优异者发放问卷,结果显示,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备受状元们青睐,其中社团活动的参与率高达72.5%。事实上,全面“开花”的学子并不少见。

  世界很大,现实很美,让孩子爱上生活,憧憬未来,都不是仅靠花钱就能获得的。跳出投入越多对孩子越好的认识误区,多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其高质量的陪伴,是教育的最佳打开方式,也是真正为孩子的人生添彩。

  1. [内容来源:人民网]
  2. [内容作者:张贵勇]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