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学生文艺

美术馆如何告别“开开关关”
时间:2016-11-25 10:22:04  来源:腾讯网  作者:  

   前不久,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在南京百家湖美术馆开幕。作为今年刚建成的一所民营美术馆,百家湖美术馆用此次展览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南京文化界将目光移至这些由民间自主经营的艺术场馆,关注它们的生存、发展与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数十家民营美术馆在这座古城生根发芽,有些蓬勃发展,也有些中途陨落。

  观众在养墨堂美术馆展厅欣赏画作。 申艳平摄

  兼顾学术基调与市场运营

  “水墨画的神韵常在形外,要细看慢品。”11月20日,在南京养墨堂美术馆的江苏名家中国画邀请展展览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向泰州学院美术学院的师生介绍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方俊的《云山四季屏》。此次展览展出了江苏画家方俊、刘二刚、朱道平等人的近百幅作品,为期20天,免费向公众开放。

  像这样不收门票的展览,养墨堂每年要举办十余场。作为一家民营美术馆,养墨堂没有像人们刻板印象中那样“钻进钱眼里”。馆长吴维超介绍,成立8年来,养墨堂举办了近百次公益书画展。“美术馆承载着涵养人文艺术修养的功能。”站在养墨堂青灰色的两层小楼前,吴维超不无自豪地说,“举办一场好的展览能吸引2000多人来参观,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都把这里当作‘第二课堂’。”

  2008年,吴维超创办了养墨堂,并定下了学术的基调。但作为精神的殿堂,养墨堂也不得不面对经营的问题。“每年300多万元的运营成本要靠藏品转卖支持。”吴维超说,这种“艺术投资”要求经营者眼光独到,能挖掘出有升值潜力的画作。吴维超说,如何兼顾提供公共艺术服务与维持场馆运营几乎是所有民营美术馆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资金紧张更应放弃“一夜成名”

  随着人们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攀升,一股民营美术馆的创办热潮渐渐蔓延开来。据调查,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民营美术馆是在2010年之后创办的。而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美术馆都面临着一道难题:资金短缺。由全球领先的艺术市场资料库Larry’s List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携手进行的《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显示,60%的私人美术馆认为资金缺乏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年来,南京的民营美术馆开开关关,多数场馆都倒在了“缺钱”上。三川当代美术馆便是其中之一。该馆2012年成立,2014年投资方终止投资后,只能关门。因为资金短缺,不少民营美术馆虽然开放,但是展览次数少,艺术格调不高且缺乏辨识度。展厅中的艺术品大同小异,面目雷同,难以吸引观众。

  由于没有政策指导和主管部门,民营美术馆的经营往往要靠经营者“摸着石头过河”,“触礁”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随着民营美术馆数量激增,各馆之间都在争夺圈内的“大腕”,导致办展成本直线上升。着名艺术家的个人展花费往往高达数百万元,美术馆开幕斥千万元巨资搞大展也已屡见不鲜。不少人呼吁,当下民营美术馆应该放弃“一夜成名”的想法,冷静下来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潜力归于艺术市场

  南京文化底蕴深厚,书画传统绵延不断,孕育出“新金陵画派”与“金陵四老”。这座拥有丰厚文化资源与市场潜力的古城,正是民营美术馆大有作为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古岸美术馆执行馆长庄抒书说,作为一座相对年轻的民营美术馆,古岸美术馆坚持做精美的文化创意,做有意义的展览。“我们注意到南京有不少新锐画家,我们尤其注重为这部分群体提供展示的平台。”庄抒书说,美术馆注重迎合市民的审美追求,力争做到“小而美”。“我们每月举办一次体验活动,有花鸟工笔体验课、版画体验课、茶道体验课等,很受市民欢迎。”

  “民营美术馆的潜力终究要回归所在城市的艺术市场潜力,只有贴合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需求与市民的审美趣味,才能更好地发掘出自身潜力。”百家湖美术馆馆长顾丞峰说,美术馆的功能不仅仅是办展览,还有公共教育,通过展览服务于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辐射作用。“就拿南京来说,这里的文化消费水平节节攀升,找准市民的消费热点,我们能开辟出很大的市场空间。”

  “我希望有一天,当人们辛苦工作一天后,能到美术馆静下心享受艺术。”这是庄抒书的一个梦想,她对南京的文化市场有信心,“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提升、精神品味在提高,终有一天美术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