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学生文艺

西南大学吕进教授荣膺“百年新诗贡献奖——评论贡献奖
时间:2017-08-27 10:27:55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作者:郑劲松  

   为纪念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褒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者,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百年新诗贡献奖”评选活动。日前,该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评选出诗人、评论家、编辑家、翻译家、朗诵家、诗歌公益贡献者等共21名。获奖者包括贺敬之、郑敏、屠岸、李瑛、余光中等德高望重的老诗人,以及曾担任《星星》《华夏诗报》《诗歌报》等国内重要诗歌刊物的创刊主编、资深编辑,如着名诗刊《星星》创刊主编、四川诗人白航也榜上有名。此外,还包括诗歌教育、诗歌评论方面有卓越贡献的诗歌评论家,如谢冕、吕进等人。

  据了解,这次评选出的21名杰出贡献者分为6个种类,分别是:

  “百年新诗贡献奖——创作成就奖”(5位)。他们是如今依然健在、九十岁以上的老诗人贺敬之、郑敏、屠岸、李瑛、余光中。这些老诗人的诗歌创作历程,伴随着中国新诗的诞生与成长、见证了新诗的辉煌。

  “百年新诗贡献奖——编辑贡献奖”(6位)。该奖授予白航(着名诗刊《星星》创刊主编),野曼(《华夏诗报》创刊主编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主要创办人),严阵(第一份诗报《诗歌报》创刊主编),张默(台湾诗刊《创世纪》创刊人之一),邹岳汉(特色诗刊《散文诗》创刊主编),以及百年新诗史上唯一担任过《星星》《诗刊》两刊主编的叶延滨。评委会认为,诗歌报刊、诗歌编辑为诗人作嫁衣裳、为新诗的发表提供了园地,是新诗百年重要的创作现场。

  “百年新诗贡献奖——评论贡献奖”(4位),则由三位80岁以上的诗歌评论家谢冕、晓雪、骆寒超,以及创办第一家面向全国招生和培养新诗研究人才的大学机构——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创办人、诗歌评论家吕进教授获得。

  “百年新诗贡献奖——翻译贡献奖”(3名)的获得者则是两位健在的90岁以上的翻译家飞白、江枫,以及将一生奉献给中西新诗翻译事业的北京大学教授赵振江。

  诗歌朗诵是诗意表达的重要环节。在“百年新诗贡献奖——朗诵贡献奖”(2人)方面,一生从事诗歌朗诵艺术传播的着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乔榛获此殊荣。

  诗歌需要社会力量的资助和推广,“百年新诗贡献奖——诗歌公益贡献奖”(1人)由禾中集团董事长赵银虎获得,他出资1000万元设立禾中国际诗歌基金,积极推动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相关链接

  吕进:新诗应具备基本的审美标准

  中国新诗发展100年来的成与败、得与失何在,本次评奖的获奖人之一、诗歌评论家吕进,作为创办国内第一家面向全国招生和培养新诗研究人才的大学机构——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创办人,常年深入诗歌研究、诗歌评论的一线,有自己独到而深入的观察。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吕进说,新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现实形态,取得的成就大,问题也不小。“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新诗缺乏一个应该具备的公认的审美基本标准,对常态性的美学元素应该有统一的要求。”

  吕进提到,“在互联网平台为诗歌创作和传播提供便利的今天,如果对新诗的审美缺乏基本的标准,就会让一些‘非诗’的东西混入诗的阵营中,让大众对诗歌的认知产生混乱和迷惑,也会影响新诗进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可能性。”

  至于新诗应该有怎样的基本审美标准,吕进说:“基本的要求必然少不了要有形式感,首先要有音乐性,新诗不一定要求外在的押韵,但要有内在的韵律感。其次,要提供想象的空间,写云朵不能就是写云朵,写天空不能就是写天空,要给读者提供想象的途径。随意丢掉诗歌的常态元素,对新诗的发展是不利的。”(通讯员:郑劲松)

  1. [内容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2. [内容作者:郑劲松]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