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电子学校成立四大中心,为学生的出彩人生建舞台)
如何调动中职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信心?青岛电子学校率先提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围绕这一育人模式,电子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各类成长、成才舞台,先后成立了艺教、体教、创客、新闻四大中心。依托中心,学生积极组织开展了体育节、运动会、艺术节、合唱节、文明风采大赛等重大活动,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艺术教育中心:
从艰难起步到繁花盛开
青岛电子学校艺教中心组建于2015年10月22日。这是岛城职业学校中首个统一规范、且具可持续发展性的艺术教育组织。
然而,成立伊始的艺教中心,在各方面都遇到了许多困难。活动经费有限,场地设施不足;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艺术特长方面的基础也较为薄弱。面对诸多不利因素,中心上至领导老师,下至普通学员,齐心协力、不懈探索,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行进鼓乐队成立之初,缺少装备,学生没有基础,为此学校统一购买器材,并聘请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和编排队形;健美操队没有室内场地,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训练,从基本功开始,到最后的高难度动作,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合唱团为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对学生的每一个身形动作,每一个发音口型,都细致纠正并反复调试。指导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社团阵容、培训技能,培养兴趣、增长才干,学校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固定课时学分,外聘专家授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基础越来越好,专业素质越来越高,比赛能力逐渐加强。
2015年11月,青岛电子学校第28届艺术节推出了“立业立人——成就出彩人生”的活动主题,规模和参赛项目创历届之最。12月24日,电子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首次登陆青岛大剧院,开创了职业学校的先河。2016、2017连续两年, 艺教中心承办了以“唱响青春,律动五月” 和“弘扬工匠精神,成就精彩人生”为主题的青岛电子学校合唱节比赛。2016年7月,艺教中心主任孙军老师带领15名艺术特长生作为岛城青年文化使者代表团,应邀赴韩国清州与日韩学生共同参加 “中韩日青年文化使者”交流活动。
2016下半年,在青岛市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中,青岛电子学校推出的男生小合唱《猎人合唱》,校园剧《夏洛特烦恼》,健美操《舞动青春》均获市一等奖,行进管乐比赛获市二等奖,男生小合唱获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三等奖并参加了青岛市2016年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演出。
2017年上半年,在青岛市中第二十七届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民乐合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获高中民乐组三等奖;行进打击乐《Mayching》获二等奖,舞蹈《光影时代》获高中甲组一等奖。再创新的辉煌。
一路走来,22个艺术团体,26位指导教师,半数学生的参与学习、近三分之一学生登台演出,艺教中心这一品牌在电子学校打响,也是切实推进学校“1+1+1”特色育人模式的重要成果。
(多次斩获全国、省市冠军的青岛电子学校健美操队)
体育教育中心:
培养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青岛电子学校体育教育中心成立于2015年底,成员20人,既有学校体育专业专职体育教师,还有非体育专业兼职辅导教师,以及外聘专业体育教练,涵盖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健美操、帆船共计11个项目。多方力量的凝聚,配以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学校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提升体育特长、培养运动兴趣的广阔平台。
每年一度的校秋季运动会、校春季趣味运动会成为师生同台竞技、家校共同育人的体育盛事,企业冠名赞助、奖杯奖牌颁发、网络直播等形式诠释体育育人的理念。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篮球联赛班班参与,扩大了校园体育竞技的参与面。校足球队国际交流、校园足球全明星赛引入网络投票,扎实落实校园足球工作。自学校体育教育中心成立一年半以来,校健美操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均在市级以上比赛中斩获桂冠,学校也荣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青岛市健美操协会先进单位,并在多次单项比赛中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相比较于成绩的取得,更为可喜的是,通过活动、比赛的引领,全体同学投身体育活动与锻炼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学校的“1+1+1”德育特色培养模式,正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掌握一项体育特长与爱好。学校的“两操一课”规范有序,体育大课间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校级的体育队之下,各个体育社团精彩纷呈,每一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喜好的体育项目,参与其中,真正落实全员体育的理念。一项健康的体育特长与爱好将伴随每一位孩子的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终身体育。
新闻中心:
融媒融智,打造学校宣传工作主阵地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外宣传,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校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电子学校于2015年12月25日成立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人员全为兼职,主要由语文组和计算机专业组的老师组成,分为文稿编辑部、影像部、视觉艺术部、信息部、对外联络部和综合部,全方位、无死角保障了新闻中心日常工作的全面推进和高效运转。
新闻中心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出于对学校的热爱,大家主动参加,热情投入,在自我提升、通力协作、深入研究方面聚心聚力,将新闻中心的工作做到最好。学校的宣传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在2016年10月27日,陈伟副校长受邀在青岛市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培训班上做了经验介绍。
在提升业务水平的基础上,新闻中心根据老师们的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的活动节点,对新闻宣传进行了细致分工,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现在除了微信公众号,还有每半月1期的校报《电子之窗》、每学期1-2期的校刊《电子学苑》以及《优秀毕业生专辑》《媒体看电子》等专题刊物。
除此之外,老师们开动脑筋,结合学校工作,主动创造,适时开辟过“慧眼看电子”、“闪光的坐标”“电子创享”等栏目。
由于新闻中心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加上新闻宣传需要时效性,因此许多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完成。但无论是文字编辑、视觉处理还是后期发布,老师们无条件支持,把每一个任务都完成得及时、漂亮。
在新闻中心,默默奉献的老师比比皆是,是什么支撑着老师们甘于多付出呢?新闻中心主任谷立民老师说:“没做这个工作之前,我也不太了解,但在工作中,逐渐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学校的口碑越来越好,品牌效应凸显,对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我越来越认识到,宣传工作是发展软实力。”谷立民老师这样概括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新闻中心不像艺教等中心一样,可以带学生比赛,看到成绩。但新闻宣传工作是 浸染 式的工作,它通过“量的积累”,达到塑造校园文化、增强校园凝聚力、发挥学校品牌效应作用。”
(青岛电子学校数字媒体工坊对外开展创客体验活动)
创客中心:
激发学生创造力,小创客大显身手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动力,电子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的创新工作,不断探索适合于中职教育的创新模式。2015年,电子学校结合学校特色,率先成立了创客中心和众创空间,吹响了创新创客教育的号角。
创客中心的创客教师团队由电子技术专业、3D设计与打印专业、物联网专业、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专业、职业策划等专业的教师组成。老师们都有着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取奖牌的经历;同时又有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像李田华老师,辅导学生参加NOC大赛,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天天和学生们呆在实验室,忙到很晚,多次忘了去接自己的孩子;长时间的劳累使李老师累到在实验室,发起了高烧,即使这样,他依旧坚持辅导学生参加完了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青岛市NOC大赛中获得“物联网设计”团体一等奖。
创客中心的老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一年来先后开展了:创客成果与创客课程体验代表青岛创客实验区走进国家会议中心,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好评;创客成果与创客课程体验走进贵州与平坝职教,有力的助推了贵州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创客成果与创客课程体验走进西藏,助推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间创客教室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二中学罗成,并将与桑珠孜区教育合力,将桑珠孜区创客教育打造成西藏自治区的标杆。电子创客中心还走进李沧创客节、青岛职教周、青岛市中小学创客节、走进青岛中小学,分享经验传承创客精神。同时创客中心的各个工坊一年来接待了上万人次的参观和课程体验,对青岛的创客教育起了很好的引领。
在各类创新创客大赛中,青岛电子学校创客中心取得的成绩非凡:智慧电子工坊代表队作为唯一一所中职学校参加“2016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与来自清华大学、合工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30多支创客团队同场竞技,最终获得第17名的好成绩,其作品“智能园艺师”从功能到设计受到众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在市NOC大赛中获得12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NOC国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获青岛市优秀组织奖;在青岛市“中青创奥”大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电子学校获得全国英语大赛二等奖过程中,智慧电子工坊创作的智慧浇灌装置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