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传媒内参2018指尖移动影响力高峰论坛暨“指尖综艺榜·指尖剧集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届高峰论坛以“初心”为主题,汇聚了众多行业领导、学界专家、业界大咖,把脉行业趋势,分享思想智识,回顾与展望综艺、剧集发展之路,共同展望2018年的行业大势,并宣布启动传媒内参智库,致力于为行业源源不断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储备和信息。
参加本届高峰论坛的主要领导、嘉宾包括: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司原司长陶世明;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梁刚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原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副台长何宗就;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李宗达;
北京视协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行业分会会长、原北京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陆莹;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李岚;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机构委员会副会长李学政;
知名媒体人、博士夏陈安;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前制片人、着名主持人、媒体人翟树杰;
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婷;
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文旅基金董事总经理、TMT行业投资部总经理何士祥;
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陆地;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关玲;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等。
聚焦综艺业态发展现状:
好的赞,不好的该弹就弹
一辈子的事业就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只有逆流而上你才可能看到一片新的海洋。对于每个成长者来说,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人生的道路漫漫,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奔跑的权利,虽然道路漫长,让我们永远记住的正是这样几个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 徐滔
2017年的综艺节目制作,始终在求新求变求优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节目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在精准定位市场和受众的基础上,涌现出大批类型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的优质节目——
从打造“慢生活”理念出发的《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节目,都在关注都市人渴望回归平静安逸生活的需要;
小众文化的全面兴起,也诞生了聚焦多元化音乐类型的《中国有嘻哈》,呈现二次元文化的《明日之子》等节目,同时也为传统的选秀类综艺注入创新元素;
更令人感到可喜的,是众多文化类节目的全面崛起,《朗读者》、《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这些立足传统文化、展现民族瑰宝的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不仅带动更多国人关注和学习传统文化,也极大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而第四季度推出的《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等演艺类综艺,也进一步引发了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性的全民探讨。
以上述各档综艺为代表的2017年综艺市场,确实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在带给观众更多娱乐快感的同时,也一次次引发了关于综艺价值和意义的全民话题。
事实上,在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后,2017年整个综艺市场的生态发展已逐渐恢复到理性常态。除了差异化优势、多元化模式以及更广阔的创新空间等鲜明特点外,通过对内容的深耕细作,不断打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关注度的品牌节目,已成为新一轮的竞争焦点。
然而,精彩总是伴随着嘈杂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跟风制作扎堆、虚假宣传炒作等客观问题的存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综艺节目在创意策划、内容制作等环节仍旧存在的一些顽疾。在综艺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同时,这也是令从业人员无法忽视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很多与会嘉宾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表示:“无论你是做电视,还是做网络,我们都从事的是中国视频的产业,只有从心出发,才能够抵达。”
锁定剧集生产与传播趋势,
把握问题所在
我们只有更多的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用我们力所能及的表达渠道去加以表现,特别是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社会法制健全,推动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希望更多的影视人多多创造出讴歌时代、反映现实的现实作品。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金盾影视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机构委员会副会长
李学政
据传媒内参年度剧集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剧集市场共有523部作品播出,其中网剧(包括先网后台剧)约295部,质量明显优化,且爆款不断。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与播出明显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现象级作品《人民的名义》为首的一众优质作品纷纷收获良好口碑。
与此同时,网剧也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大制作、追寻精良品质的网剧层出不穷,《河神》、《春风十里不如你》等一批播放量与口碑齐佳的网剧纷纷涌现,《白夜追凶》更是走出国门,被美国Netflix购入版权,将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随着网台之争已呈白热化状态,传统电视剧市场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网络视频平台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头部平台纷纷参与到投资、制作,影视剧传统市场模式已经打破,一块蛋糕大家分,打造双赢局面的时代已经来临。
当然,随着国产剧集在过去一年里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供大于求的客观现状也给观众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审美疲劳。2017年国产影视剧的产量超过300部,集数超过1.5万集,但是能播出的不超过8000集,观众依然有难觅“佳肴”的呼声。而IP扎堆、流量明星当道、虚假宣传屡禁不止、从业人员在态度、素质上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顽疾的存在,也在不同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了国产剧集的健康发展。正像李学政所说的那样:“现在很多年轻演员不学习演技技能,而是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和粉丝数量,在我们的影视界演员虚假宣传已经到了一个影响平台收购、影响主流甚至影响主流媒体的程度,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影视行业的未来。”
而如何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调整和修正这些问题,不仅是本次论坛的一个核心议题,同时也是影视剧行业在未来赢得更大发展的前提条件。
就行业内部而言,综艺、剧集的内容创作者无疑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表达权和传播权,也往往会对受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正因如此,参加本届论坛的着名导演、编剧、出品人郑晓龙才会不无感触的强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已暮年,朝心不死。这是句开玩笑的话,其实最想说的,就是要拍出观众喜欢的、具有正确导向性的、好的价值观的作品,献给广大观众。”
传媒内参自创建以来,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作为国产综艺、剧集的观察者、参与者、见证者。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初心”,目的就是以一种更为客观、公正、准确、权威的视角,去审视综艺、剧集领域在过去一年中的得失成败、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反哺未来。
正是基于这一初衷,传媒内参选择在新年伊始举办本届高峰论坛,将各位来自广电行业、传媒同行、综艺及剧集制作领域的专家、行业顶尖人物汇聚一处,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经验、涤荡思想的平台,就综艺、剧集的整个产业链现状和未来加以论述与梳理。除了发布2017年度综艺、剧集行业调研报告外,还针对广电管理政策进行解读,邀请专家就目前大环境下的内容趋势、创新节目形态和表现方式以及网剧市场发展、资本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演讲,聆听业内人士的初心故事分享,颁布综艺、剧集领域内的作品、人物、团队的年度影响力榜单,并现场启动传媒内参智库成立仪式。
自觉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对综艺、影视服务于大众的娱乐属性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敦促,与各位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在泛娱乐化中把握思想价值导向与收视价值间的平衡,在充分激活综艺、影视产业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审美体验。这正是传媒内参举办本届高峰论坛的目的所在,也是媒体人的一份“初心”的具体体现。(记者:郭幸福)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