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中央美院百年校庆 初春尽展百年韶华
时间:2018-03-28 10:32:03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  

   今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届时将推出包括校史建馆、大师雕塑、悲鸿大展在内的百年校庆系列十大活动。活动内容敬仰先师风范,传承美院学脉。春华秋实,百载岁月如歌,在芳菲四月里共赴一场姹紫嫣红的美术盛宴。

  人文美院:水墨挥毫百年画卷

  1918年,中央美院前身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诞生,第一任校长蔡元培指出,要怀着“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建立现代美术教育。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汇聚了一大批学者,闻一多、林风眠、齐白石、李苦禅等在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与其有着深厚的缘分。学校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民族命运共浮沉,战乱频仍的年代,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几经动荡,历时九载多次南迁,难寻安身之处。当时校长徐悲鸿重才纳贤,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和学者汇集于此,同心戮力,共克时艰,才使得学校在岌岌可危的环境中顽强存活下来。

  中央美院的另一个前身——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在中国革命时期同样勇往直前。鲁艺的师生们在延安以黄土高原为画布,以手中画笔为旌旗,创作出一幅幅激昂人心的画卷,用画笔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进程绘制气势恢宏的画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两支强大的美术教育力量成功会师,强强联合,正式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

  十大活动共贺央美百年华诞

  中央美术学院4月将全面开启庆祝建校百年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百年辉煌,校史建馆;名家大师,立像校园;悲鸿生命,空前大展;国家形象,设计彰显;时代丹青,经典永传;典藏十卷,学术领衔;学院大奖,树立标杆;师生同绘,寄情百年;金币邮票,珍贵纪念;校友欢聚,展望明天”十大活动。其中最受大众瞩目的是中央美院在3月16日至4月22日祭出的“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首次全面呈现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与学术探索。根据徐悲鸿在艺术方面的历史性贡献,大展分为6个版块:民生关切—油画篇,家国情怀—国画篇,致广尽精—素描篇,儒雅沉雄—书法篇,终生为师—教育篇,典守精粹—藏画篇。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透露,展览名称“悲鸿生命”四字缘自徐悲鸿所藏《八十七神仙卷》的题跋。如今,当我们总览徐悲鸿毕生的艺术创造、追思和学习他的光辉业绩时,可以说其艺术本身凝聚和展现的就是“悲鸿生命”。

  故事人生:共筑美院百年历史

  在梳理美院百年传统时,院长范迪安讲到,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历史是由“故事和人生”铸成的,而“故事和人生”是一个学校历史最为可见可触的鲜活存在。他表示,中央美术学院上至百岁老先生和下至二十余岁学子都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先生后生,生生不息,每一代人都谨慎地审视自己的艺术创作。

  美院更传承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优秀精神传统。1938年创立的延安鲁艺汇聚了一大批艺术家教师和青年艺术学子,他们直接到抗日的前线去,“一手拿枪支,一手拿画笔”,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形成了艺术精神与生活现实相结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传统。传统精神历久弥新,他认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传统意味着骄傲、自豪,更意味着清醒和前瞻,这种百年一遇的重要时刻,实际上也是给了美院一次机会,让其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站在时间的节点上。

  范迪安表示,回眸100年,中央美院薪火传承,继往开来,在拥有众多经典作品的同时,又涌现出大量的创新作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央美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胸怀,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艺术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研究的新领域,取得服务社会的新成就,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美术教育的新高峰。(王伟娜)

  1. [内容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

点击进入首页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