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画廊

爱鱼画鱼 陈有杰的画鱼随笔
时间:2017-07-27 09:03:10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鱼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尤物,地球上动物和人类不能缺少了它。鱼是人类的吉祥物,年年有鱼(谐音余)、鱼米之乡,寓意收成富裕,地方兴旺发达。“鱼跃龙门”则寓意学业进步,步步高升。近段时间学画鱼,偶有小思,与大家共勉。

  说鱼,儿时童年之欢笑。回想小时在农村,我和小伙伴一起常去稻田、溪沟边捕捉鱼儿,并沿着溪水追逐、游戏、打闹,童年的天真浪漫和欢声笑语回荡在山坡、田埂之间。每次捉了鱼儿回家,母亲都会用陈年老泡酸姜、酸菜做出鲜香无比的泡菜鱼,至今回忆仍然感觉美味十足、口舌生香。幼时也曾见小学张老师画水墨鱼,甚觉好看,但余后几十年画画忙于山水、骏马画等未曾涉及鱼画,今有三弟之子陈华在德阳和顺渔庄新开业求“吉庆有鱼”之鱼画,我应承下来,首先想到的仍是儿时捉鱼的乐趣。

  观鱼,水中畅快之精灵。欲画好鱼,得先从观察好鱼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入手。鱼乃水中最具灵性之物,动态优美活泼可爱。我特别购买了几尾常见鲤鱼、鲫鱼等在家饲养以仔细观察,基本掌握了鱼的动态特征。又搜寻名家画鱼资料,学习画鱼的水墨技法。通过三个多月反复临摹、借鉴,画稿、废稿若干,并大胆探索将鱼的神与形高度提炼,将形化作苍劲深厚的笔墨,将神化作大自然中鱼儿水中游、空中跃、自由快乐的游鱼精神。神与形的精髓与水墨的抽象性与意象感不谋而合,以水墨彩墨画鱼的虚实浓淡组合,顾盼交流互动呼应,鱼儿画就活了起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勤奋耕耘必有收获,看到自己笔下的鱼画生气盎然,更增添了画好鱼的兴趣和信心。

  论鱼,文人诗词之佳句。中国历代名人雅士爱鱼、羡鱼、钓鱼,留下许多诵鱼、赞鱼的诗词名篇名句在世上永久流传。那是一个淡淡的有些寒意的早春,春雨淅淅沥沥,河中银白色的小鱼正接连不断地跳出水面,和着小雨点叮咚作响;一群紫燕掠过水面,和着雨滴唱起了歌谣;岸边的柳枝冒出了嫩尖尖,正迎着春雨在微笑。此情此景正出自唐代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中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钱起的“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讲的是鱼水相融,自然美与鱼水之情;西汉刘安的“水集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汉刘向的“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讲的是鱼和水的生死互为依存关系;晋陶渊明的“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爱鸟羡鱼,想往的是回归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好一幅有鱼有意的诗情画意图。

  创鱼,中华文化之传承。中国画历经千年的演变后,仍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林,是和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中国画的创新是在生活及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的,是传统基础的突破和升华。要创作好一幅鱼画,不仅需要古法中灵动、精炼的笔墨,洒脱且富有魅力的技法,更要深刻领会和传承我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艺术精神。中国画艺术要有诗情画意才耐看,更重在一个“情“字,鱼水之欢、鱼水相依、鱼水之情、鱼乐吉祥……,乃情之深矣!师法自然,贵在师造化,我虽然是学画鱼,但创作前严格赋予各条鱼儿以人的情感思考,画鱼更画人,画鱼更传情。比如表现鱼与水的自然和谐,大鱼小鱼的友善相处,鱼贯而入、鱼贯而出的团结友爱、利益共享等。同时,以鲜活鱼儿离不开洁净的水源,人类健康离不开鱼的无私奉献等为创作主题,呼吁社会更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呼吁人们的仁爱精神,爱鱼爱生命,爱人爱自己矣!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

点击进入首页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