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原是一场老艺术家们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举办的书画展。然而昨日,当“松林生辉 珍爱和平”松林社书画展在泉州万维生邮票艺术馆拉开帷幕后,却成了一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们阔别数十年再相逢的聚会。 “书画会友,感念师恩。”为松林社创建初衷。松林社成立于2009年,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九名泉州、厦门籍学生,为缅怀恩师杨夏林先生和张云松(晓寒)先生而成立,成员现都已年过七旬,在福建乃至国内颇具知名度。此次展览共展出“松林社”成员及海内外36位书画家的作品116幅。 □早报记者 颜雅婷 通讯员 王双季 郑永集 文/图 感念恩师 七旬艺术家“众筹”成立松林社 早在“众筹”一词风靡之前,松林社的9位古稀老人,就已通过众筹这一形式组建了松林社。 六年前,已退休常住香港的杨胜老先生,在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的老同学们交流时,产生成立社团缅怀恩师的想法。“我是第一届学生,进学校时才15岁。”杨胜告诉记者,鹭潮美术学校成立于解放后,由留洋回国的杨夏林夫妇及张云松老师创办,创办之初,条件十分艰苦,学生不足百人,“两位恩师为学校、为学生,付出了毕生心血”。 杨胜还记得当年,张云松老师常在下课后、晚自习结束后,为自己“补课”,“叫我到他宿舍学画画、念唐诗”。而那时候,每个月9元的伙食费,对于不少学生而言却是天文数字,杨夏林和张云松两位老师,时常将自己的钱掏出来给学生交伙食费,“不仅如此,为让学生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深造,老师甚至还为学生出路费,让他们去浙江考试”。 “为学生、为美术教学事业,他们可谓倾尽所有。”为感念师恩,杨胜和泉州、厦门曾一同就读于鹭潮美术学校的同学叶德昌(已逝)、张幼培、郑起妙、丁朝安、邱祥锐、陈天印、陈宗海、熊海等9位老一辈书画家发起成立松林社,松林社取张云松之“松”和杨夏林之“林”,“九,寓意长长久久。”2009年9月9日,松林社成立,9位老同学每人出资999元作为活动经费,松林社现有成员10人,包括新加入的苏夏火、洪世川。 书画会友 老书画家回泉办展追忆往昔 除追忆曾经在校受教于杨夏林、张云松先生的日子,松林社的老艺术家们相聚时,最喜欢做的事儿,便是书画会友。“我们常一起作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画到兴奋时,废寝忘食。”陈天印老师告诉记者,松林社成员们相聚,不为功名,只为“情”,“几个老头子在一起聊聊天,作作画,比找心理医生管用多了”。 自2009年成立至今,松林社的老艺术家们年年都有新作品出炉,他们或各自作画,或共同创作,已出版4本画册。去年,老当益壮的艺术家们又筹划着回泉州、德化举办书画展。“在上学时,几乎每一年老师都要带我们到德化学习,而毕业留校从教后,也年年带着学生到德化。”杨胜回忆。 2016年元旦,松林社画展相继在德化县文庙、泉州万维生邮票艺术馆举行,116幅作品题材多样,格调高雅,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其中,丁朝安的《海归》、韦江琼的《惠安女》,特别是陈宗海的《闽中九仙山》等国画作品,吸引众人关注。 “此次举办画展目的是传承老师爱国家、爱艺术、重教育的崇高精神,也是增进同学友谊,交流美术创作,还可以让人们来感受和分享艺术创作的快乐。”昨日,展览现场,丁朝安等多名老师的学生从厦漳泉等各地赶来参观、相聚。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日结束。 |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