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艺术家

对话抽象表现主义 贾斯培·琼斯《数字5》浅析
时间:2017-03-25 09:13:12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贾斯培·琼斯 数字5 蜡画与纸张拼贴 183×137.5cm 1960年

贾斯培·琼斯 数字5 蜡画与纸张拼贴 183×137.5cm 1960年

贾斯培·琼斯 靶子 1961年

贾斯培·琼斯 靶子 1961年  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1930-),美国画家、雕塑家。上世纪50年代,和劳森伯格、波普艺术家关系密切,但是绘画手法更接近抽象表现主义。他是最先用日常物品表现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家之一,作品有《旗》(1955年)和《有石膏模型的靶子》(1955年)等。绘画通常用油画颜料和蜡,通过浮雕、拼贴等方式展现。20世纪中期,贾斯培·琼斯的一系列作品透露出相对于当时抽象表现主义作品更加冷静的、分析的、具有讽刺意味和持怀疑态度的艺术特点,他早期的作品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呈献给观众,处于一种思考的位置而非主动表达。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抽象表现主义是被艺术界认可的主流风格,艺术家用媒介的语言抽象地表达想要传达的东西,风格特点鲜明的创作痕迹使得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中显露无遗,例如杰克逊·波洛克用颜料的滴落记录个人创作的状态,德·库宁用个人化的印记传递情感表达。与此相对,贾斯培·琼斯的作品显然非常审慎冷静,甚至可以说作为创作者的他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在反思和探索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他于1960年创作的《数字5》中一窥他是如何对话抽象表现主义的。

 

  在《数字5》中,绘画的笔触随处可见,但是这些创作的痕迹与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颜料挥洒不同,琼斯用黑与白的颜料刻画了充满整幅画面的阿拉伯数字“5”,他的笔触是围绕着绘画主题进行的,而非抽象表现主义中随处可见的自发性与激情澎湃。而且他以黑色与白色呈现整件作品,更加深了冷静审慎的分析态度。数字“5”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数量符号在画作中被细致刻画,观者不禁会思考它的意义何在?这个巨大的数字“5”,此时此刻作为文字的含义与它作为图像的再现之间形成了相互矛盾的复杂关系。画板表面呈现出的数字“5”只是它自身的图像形式,与这一数字的象征意义无关。也许贾斯培·琼斯是在试图用这一代表性符号发问:抽象表现主义的形式语言是不是更具有符号性?

  除了这件作品中清晰可见的那些精心刻画的笔触,以及对数字“5”本身符号性的思考外,贾斯培·琼斯使用的创作材料也值得我们关注。处在时代变换、社会节奏加快的20世纪中期,他舍弃了当时艺术家惯用的油画颜料,而转而使用早已被艺术家遗弃的蜡画这一材料与方法。1954年开始,他运用蜡画这种媒材进行创作,完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主题的创作,例如国旗、靶子、字母、数字等。在《数字5》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这种绘画媒材的喜爱。当颜料与热蜡混合以后,会在短时间内凝固定型,这一特性就要求了艺术家在创作中保持严谨、肯定的态度。也是由于蜡画快速凝结的特性,贾斯培·琼斯绘画的每一笔触都被完整地封存记录在了画面中。在公元2世纪,古老的埃及人用蜡画这一技术刻画逝去者的容貌,使其肖像能够永久封存。而琼斯的作品中冷峻的黑白色也是被凝固的蜡永久地封存住了。

  贾斯培·琼斯也极大地发挥了蜡画封存稳固的特性,他在颜料之中添置了报纸。在《数字5》的右上角位置,泛黄的报纸在数字的边缘处清晰可见。报纸这一记录日常新闻的媒材被尘封于数字形象之下,仿佛暗示着时间流逝,昨日已成过去,而艺术的发展也在时间的变换中更替。琼斯在此后也不断探索和运用蜡画、拼贴、装置、版画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多元结合,展现出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无论是把他带入艺术史舞台的《旗》,还是极具挑衅意味的《靶子》,或者在无声中对话主流风格的数字系列作品,都是贾斯培·琼斯早期用艺术实践质疑和颠覆抽象表现主义的有力尝试,在他艺术作品中流露出的客观冷静和审慎怀疑的态度刺激着艺术朝着更新的方向发展,也激励和启发了在他不久后出现的罗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尔等波普艺术家们。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