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艺术家

“后素”群展于溥艺术空间开幕
时间:2017-05-22 05:33:09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溥艺术于 2017 年 05 月 19 日隆重地推出由方志凌策划的“后素”群展。此次展览聚集了中外十位艺术家的近 30 件作品,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语言来探索“素”的艺术形态。

  

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老师关于“礼”对话中引出的着名命题。

  “素”或“后素”所暗含的一种由浮华而平淡,由矫揉强求而天真自然的“返璞归真”的意趣,在中国艺术领域里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从“随类赋彩”的“众色”到“水墨”的“素”的奇特发展历程,“Sketch”、“Drawing”这些外来术语最终都被定译为“素描”,“黑白绘画”曾中国当代绘画领域风行一时……很多西方大艺术家也颇青睐于“素”的艺术形式。最有名的像戈雅的《狂想曲》、《战争的灾难》等组画,柯勒惠支、蒙克的木刻,凡高的素描艺术,以及弗洛伊德的素描肖像……在这里,“素描”不是油画创作的画稿或预演,而是提炼与结晶。“后素”这个展览,正试图从上述意义出发,来探究中国当代“素描”艺术的种种状态和可能性。

  

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

 

  展览空间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第三》

  子夏与老师关于“礼”的这段对话,引出了“绘事后素”这个后来聚讼纷纭的着名命题:郑玄的主张是“后素”,即“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朱熹的主张是“后于素”,即“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还有人考证,在孔子的时代,“绘”所指的是丝织而非绘画。

  但重要的不是“后素”的原意,而是“素”或“后素”在中国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不仅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从“随类赋彩”到“水墨”的奇特发展历程,不仅“Sketch”、“Drawing”这些外来术语最终都被定译为“素描”,不仅“黑白绘画”曾中国当代绘画领域风行一时,直到现在,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还会探索这样、那样“素”的艺术形态。

  许多西方大艺术家也颇青睐于“素”的艺术形式。最有名的像戈雅的《狂想曲》、《战争的灾难》等组画,柯勒惠支、蒙克的木刻,凡高的素描艺术,以及弗洛伊德的素描肖像……在这里,“素描”不是油画创作的画稿或预演,而是提炼与结晶。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后素”所暗含的由浮华而平淡,由矫饰强求而天真自然的“返璞归真”的意趣。而“后素”这个展览,正试图从这个意义出发,来探究中国当代“素”的艺术的种种状态和可能性。

  部分展览作品

  

Joel Person 无题1 25x25cm 纸本炭笔

 

  Joel Person 无题1 25x25cm 纸本炭笔

  

尹朝宇 白日梦 40.5x32cm 纸本水彩 2016

 

  尹朝宇 白日梦 40.5x32cm 纸本水彩 2016

  

吴啸海 无题2 19x26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5-2016

 

  吴啸海 无题2 19x26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5-2016

  

邵文欢 陌上花梦 175x50cm 综合艺术手段在绢段上(摄影、明胶银手工涂汇感光、水色绘画等) 2016

 

  邵文欢 陌上花梦 175x50cm 综合艺术手段在绢段上(摄影、明胶银手工涂汇感光、水色绘画等) 2016

  

刘源 泻湖 纸本丙烯 76x57cm 2016

 

  刘源 泻湖 纸本丙烯 76x57cm 2016

  

李诗文 小雪6 76X48cm  纸本水墨  2016

 

  李诗文 小雪6 76X48cm 纸本水墨 2016

  

康海涛 无题61X82cm 铅笔素描 2011

 

  康海涛 无题61X82cm 铅笔素描 2011

  

Michel Madore 闭上的眼睛 18x14cm 综合材料 2001

 

  Michel Madore 闭上的眼睛 18x14cm 综合材料 2001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