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艺术家

着名画家温瑛
时间:2016-07-19 09:00:52  来源:中华网书画频道  作者:  

   

【温瑛简历】

 

  【温瑛简历】

       1941年出生于北京,号暄夕楼、依柏山房主人。

  1956年入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1962年转入中央美院,1964年毕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名誉会长,北京画院画家、王雪涛纪念馆馆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九·三书画院院长。

  得国画大师王雪涛先生亲授,擅长写意花鸟画,长年从事美术编辑及美术教育工作,并坚持写意花鸟画创作,不懈探索,时有涉及中国绘画史论研究。为中国写意花鸟画传承、发展有一定贡献。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获得奖项并被收藏。曾为国务院紫光阁创作巨幅作品《国色辉煌》,《新春图》被选为中央首长专用贺年卡。出版有《大家风范--温瑛画集》、《温瑛花鸟画集》、《温瑛花鸟画选集》、《温瑛写意牡丹技法》等。

  曾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中国港澳、台湾等地区作艺术考察和交流。

  

《案上春光》

 

  《案上春光》

       看到温瑛的画作格外高兴,我们都是在出版编辑岗位上流过汗水的人,个中甘苦,很有同感。美术编辑这个行业,天天要为他人编织嫁衣,而自己却没有功夫穿针引线,缝件称心的衣衫,天长日久,好不懊恼!所以有些画界朋友认为没啥油水,避而远之。按我说:事情并不尽然,当美术编辑,工作逼你东奔西跑,又写又画,唱、念、做、打,文武双全,编创相长,互为促进,反倒事半工倍,“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来” 。不少文艺界前辈像鲁迅、黄宾虹……不都是编创齐举,左右开弓么?从这些罕见而精美的作品来看,确实水平不凡,也证实了我坚持已久的编辑工作既出人才亦出画家的观点。

  

《风香丝丝柳帘外》

 

  《风香丝丝柳帘外》

       温瑛一九六四年美院毕业后做新闻美编,一九八零年北京画院《中国画》复刊,成为专业美术刊物的美术编辑,一九八七年获高级职称。近三十年中可称得上是国画界最领军的刊物中重要干将,用主编潘絜兹先生的话说:“《中国画》今天的成就,温瑛功不可没”。因此,大家对她非常熟悉,而她亲手所画,特别是新近的作品,二十多年来也从罕见而达到了很高的知名度。她作品的出版,定会轰动九城。她画得扎实、细腻,有情有趣,功底深厚,勇于探索,出新意于法度,显示出她的才华和水平。

  

《别是新晴》68x68cm 2009年

 

  《别是新晴》68x68cm 2009年

       她天资聪颖,生活上平和低调,然艺术品位极高,无论从生活还是艺术的角度她都是一个善学者、攀登者。中国画大师王雪涛、北京市文史舘舘员徐佩蕸夫妇为其公婆,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家王珑是其夫君,出身这样的家庭,一个成熟的花鸟画家是很自然的。

  

《春喧》

 

  《春喧》

       我以为温瑛的花鸟画显示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大气雄强,二是自然天真。其大多画作风骨强健,率意落成,均显出用笔的力度,经营的气势。然而,画家并不以雄强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即使强健风骨、雄浑气魄也经常以湿润华滋的笔墨抒写。尤其画娇嫩之牡丹,滴翠雨露,更显淋漓尽致。是见温瑛在学院期间已学得苦禅的大写意苍润之长,又兼承家学王雪涛的小写意雅丽之风。强劲风骨,为体于内,华滋笔墨,为用于外,集苍润、雅丽于笔下,可谓刚柔相济也。

  中国写意画恪守儒家哲理,“发乎情而止忽理义”、“随心所欲不逾矩”,故强而不悍,急而不历,枯而不躁,或者,秀而不薄,润而不肥,华而不俗,是为中国写意画之妙理。温瑛深悟此中三味,金针自藏,将此理贯穿于作画过程之中,用传统的艺术方式,表现自己的现实感受,因而,从根本上说,她的作品以灌注时代精神而取神。

  在这里星光一样闪烁!

  在这里花儿分外烂漫!

  

《繁华盛寿》 68×136cm 2001年

 

  《繁华盛寿》 68×136cm 2001年

  

《红霞竸发》

 

  《红霞竸发》

  

《秋光如火》

 

  《秋光如火》

  

《丽枝锦屏》

 

  《丽枝锦屏》

  1. [内容来源:中华网书画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