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艺术家

李铁夫简介
时间:2018-03-19 11:34:33  来源:央视网  作者:  

   

李铁夫

 

  李铁夫

  李铁夫(1869年10月——1952年6月),别名李玉田,号昭龙。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县雅瑶镇陈山村,自幼学习诗文、绘画。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曾就读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威廉-切斯画室,纽约艺术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曾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纽约艺术大学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美国国际画理学会会员,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油画系主任。曾组织捐助民主革命。曾获得春季沙龙等大展一二三等奖十余次。

  代表作品有《音乐家》、《青年教师》、《画家冯钢百》、《万壑松风图》、《瓶菊》等。出版《李铁夫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大型画册《李铁夫》和《李铁夫诗联书法集》等。李铁夫及其艺术长期被遮蔽,被遗忘。

  李铁夫艺术年表:

  1869年10月生于广东省鹤山县陈山村龙门里的贫苦农家,名昭龙。祖父李奇容,父亲李仁华,母亲张氏,均以务农为生。

  1877—1883年,就学于同乡孝廉公吕辉生家,习诗文、书法,喜绘画。

  1885年,赴北美洲英属加拿大。依族叔谋生及求学。

  1887—1891年,入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考试获第一名,得奖学金一年。其后转其他学院研习美术。

  1896—1905年:1896至1897年间,孙中山曾多次到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温哥华、维多利亚等地,在华侨中进行民主革命宣传活动和组织工作,并于1896年6月在旧金山首建兴中会旧金山分会。为争取更多群众支持民主革命,孙中山于1904年1月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即洪门会,在美洲拥有广泛影响的天地会组织)。李铁夫在这段时间亦参与了致公堂及兴中会的活动,成为孙中山最早的支持者之一。他还参加了为宣传民主革命及募捐的演剧活动,并为此组织过华侨电影公司,自任导演。此外,1905年约斡萨金特经常来往于英美之间,在伦教及纽约举行过画展。李铁夫曾称当时是他的艺术上的「追随者」。

  1906—1909年:1907年7月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同盟会会员秋瑾相继遭清廷惨杀。李铁夫更积极投身于海外的兴中会活动,翌年11月随孙中山由英至美,筹建同盟会纽约分会。1909年11月,同盟会纽约分会正式成立。主盟为孙中山,会长周植生,当时与盟者共15人曾合影,并编号纪名,其中第8号为孙中山,第13号为李铁夫(见吴稚晖照片题识)。为庆祝该会成立,孙中山、李铁夫等在探花楼饭庄聚会,李铁夫即席赋五言古体抒怀诗以明志,诗中有「楚虽凡三户,足报亡秦仇」句。

  1909—1914年,任同盟会纽约分会常务书记六年。1910年清廷海圻号舰抵纽约,李铁夫与同盟会员赵公璧、邓家彦等,冒险登舰,鼓动清廷海军舰队统领程璧光及全舰官兵举义,参加民主革命。程壁光于辛亥革命后任海军司令,一直与李铁夫保持友谊。此外,1908至1911年间,李铁夫接受威廉-切斯的美术指导。1913年李铁夫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深造,并以肖像画获奖。1914年雕塑的铜像又获奖。多年来卖画及获奖所得,均支援了民主革命。

  1914—1916年:1914年7月,黄兴到美国各地宣传民主革命和声讨袁世凯,翌年7月在旧金山召集会议,商讨「团结一致讨袁方策」,这一时期李铁夫与黄兴曾同住一室,接触密切,建立了很深的友谊。1915年孙中山、黄兴等联名在海外报纸上推崇李铁夫的画学绝艺。李铁夫曾赠黄兴(海滨风景)等两幅作品,1916年黄兴携画归国。同年威廉-切斯去世。

  1916—1929年:1916年加入纽约国际艺术设计学院,此后主要从事艺术活动,每年均有作品出展。1916年10月黄兴逝世于上海。1921年广东省美展展出黄兴带回来的李铁夫作品二件。1924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约翰-萨金特去世。

  1930年由美归国,居广州。

  1932—1934年,由广州至香港定居。1934年作(画家冯钢百)。

  1935年1月,香港钟声慈善社举办李铁夫个人画展,此为归国后第一次个展。据称展品中有十一幅曾在国外获奖。是时,老同盟会员赵公壁、邓家彦等为李铁夫出(润格启事)。

  1936—1940年:曾有意于创作辛亥革命历史画,并有建立美术专科学校计划,均未能实现。1938年作油画(爪蔬与坛盘)等,前后并作水彩画多幅。大约在此期间,吟诗辘轳格五首抒怀,其中有「水分泾渭污难合,器异薰获味岂投」及「可怜缔业随春梦,差幸知机退急流」等句。

  1941—1942年:1941年秋,柳亚子来香港探访李铁夫,赏画及谈诗,并作诗二首「赋呈中山先生老友李铁夫先生」,后收入(柳亚子诗词选)。1942年李铁夫离港赴台山县,住友人家。前后作水彩画一批,并试以宣纸画水彩画。

  1943—1945年:1943年应李济深遨往广西挂林,住李家。1944年元旦在桂林写感怀诗二首,诗中有「举目已无干净土,裹尸马革实英雄」等句。湘桂披退时,李济深安顿李铁夫于自己故乡容县家中,直至日本投降。

  1946—1947年:日本投降后归广州,曾举行画展。1946年春,暂归故乡鹤山县,故园虽已荡然无存,但受到乡里族人的热烈欢迎,住陈山小学楼上数日。书留「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蟹眼涌泉秋更冷,龙珠赛月夜增光」等联,并作画数幅留村。1946年4月,随李济深到重庆,并曾同访郭沫若。5月24日举行画展,李济深为题字,到会留名者有徐悲鸿、邓初民、沙汀、吕斯百、端木蕻良、廖冰兄等数十位文化界知名人士。1946年9月,随李济深到南京,于9月10日举行画展,展品包括在英国入选过展览会的油画三十一幅及(蔡廷锐就义)等。1947年初到上海,于2月18至28日举行画展。

  1947—1949年:回香港,住红磡山。风湿病发作,经友人、门生相助调理渐好。为迎接广州解放,1949年10月26日香港进步文艺界人士藉此为李铁夫举行八十寿辰集会,并合影留念。

  1950—1951年:1950年8月,在人民政府派出的迎接人员陪同下回广州。9月2日出席华南文联欢迎大会。就任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并表示将自己全部画作献给国家和人民。10月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行画展。

  1952年6月16日逝世于广州。

  1. [内容来源:央视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上一条:韦嘉简介
下一条: 颜文梁简介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