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鉴藏知识

扬州画坛有戈不离林 林不离戈一说
时间:2016-08-29 10:14:10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提到活跃于20世纪中期、善于画马的国画大师,人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徐悲鸿,但要说运用传统水墨技法画马的,戈湘岚绝对可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1904年戈湘岚生于东台安丰古镇的一户书香门第,其堂兄为中国现代着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先生。戈湘岚自幼聪慧,酷爱绘画,尤爱画马,凡有马匹经过自家门前,必尾随很远。15岁那年报考上海美专时,以画马为卷,竟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上海美专西画系录取。

  戈湘岚学画马从临摹李公麟入手,参照《故宫周刊》上历代名画马,对中国历代画马名手结构广泛涉猎,譬如,唐代韩晃的用笔细劲浑穆,马身的肥腴有骨,姿态的雄骏豪纵;宋代李公麟勤于观察,“终日不去,几与俱化”的写生独创,以及元代赵松雪“法备而神完”,境开复格雅,清代宫廷西洋画家郎世宁讲究结构、体积的写实技艺,同时借鉴西方名画和雕塑马的神态,形成自家画马风貌:毛片细密,体态神骏。1940年初露头角的戈湘岚举办个人画展时,即被海上画马名家赵叔孺所赏识,收为入室弟子。

  1942年,为躲避战火,戈湘岚举家迁居扬州,直至抗战胜利后方返沪。在扬州的四年中,戈湘岚广交朋友,与扬州文化名流是书画家尤其交往密切,时常一起笔会切磋,合作书画。赵叔孺去世后,戈湘岚和林雪岩、金仲鱼还一同拜在扬州名儒陈含光门下学习书画诗词,并参加了陈含光组织的书画组织“涛社”。戈湘岚避居扬州时期的作品有一显着特点:骏马都不配鞍鞯,不戴笼头,显示他不受系缚、独立悠游的心境和理想。

  笔者珍藏的这幅扇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此幅扇面是戈湘岚1945年(乙酉)夏天所绘的一幅柳荫散牧图:在河边的柳荫下,一匹五花马在回首凝望。画面的正中为五花马,用笔兼工带写,马头、马腿、马身轮廓属于工笔路子,精描细写还融入了西洋素描的手法,力求准确逼真,马眼明亮有神,就连马头上的鬃毛都画出了被风吹拂的飘逸之感;马身毛片和马尾则以写意笔法信笔挥洒,虽未刻意写画,倒也生动自然,可见戈湘岚对马的造型掌握之深。工,不伤其骏;写,不伤其性,一匹马有工有写是在传统基础上真正的出新,是戈派画马的典型画法。

  戈湘岚马画的布景典雅堪称一绝,从此幅扇面上可以窥豹一斑,右侧一株垂柳柳枝随风摆动,枝干用笔老辣精准,柳叶疏密有致笔笔中锋。寥寥几笔点染将树旁的河流滩涂交代清楚,疏密繁简,层次分明,设色明亮,清雅可人。其实这些不俗的布景并非他本人手笔,都是由其同门师弟、海派人物名家林雪岩代笔的。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戈湘岚画马的声誉日隆,画件应接不暇,又因戈湘岚本就不擅布景,所以一般画完马之后直接交由师弟林雪岩负责补景,虽是二人合作但一般只落戈款,所以外人不知其中奥秘。这事在扬州画坛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有“戈不离林,林不离戈”之说,同时又将戈湘岚画马、林雪岩布景的画作称为“维扬艺林一绝”。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