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之大小因头面大小,从发际至地间,量取为尺,以定人身之长短高矮。古有定论:立七,坐五,蹲三。然有不尽然者,执泥此论,多有未合。要随面貌肥瘦长短如何,应长则长,应短则短,定论之中,亦要变通,不可拘为一定不易。
山水中论界尺与人物中论尺度同是取法,但山水之界尺以天地万物而言,所有山石树木之前后,屋宇亭桥之高低,人马舟车之大小,几席器皿之方圆,俱包涵论及之。此云人物尺度,只在人身而言。其中头面耳目之阔窄,口鼻须眉之高下,手足背胸之长短,与乎行、立、坐、卧之屈伸,皆为分辨。故界尺与尺度法同而论异也。人身固以人头为尺,而配山石、树木、楼阁、亭台,又要以人为尺。推之器用鸟兽,凡物大小,皆当以人较量,以为尺度,自是秘诀。
——清·郑续《梦幻居画学简明伦人物画》
作画气体浑朴为贵,明秀次之,更能不失卷轴风流,乃成士夫家笔墨。夫浑朴明秀,于山水则在笔墨之外,于人物则在笔墨之中。盖山水是笼罩出来者,人物是发挥出来者。故人物之难当倍于山水也。尝见骚人逸士,未曾究心六法,偶见人作山水,便效为之,或竟有可观者,从未有不学而能作人物者也。学作人物者,用数载工力已能创立稿本矣,必博求古人所作,如不得原迹,即木刻石刻,规模亦在,取以参看而得其先后之所以同揆,遇有合辙者虽素未着名,亦当取以佽助,如其非道,纵藉甚声称,名高一世,亦所屏绝。如是以进,则志趣日益,则笔意日益高。先于明秀,后期浑朴,功夫极处则明秀处不失挥朴,而浑朴之中其明秀又所不必言矣。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