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鉴藏知识

扬州八怪之一闵贞书画作品辨伪
时间:2017-06-13 06:53:59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图一

 

  图一

  

图二

 

  图二  黎展华(广东省收家协会名誉主席)

  闵贞(1730-1788),字正斋,湖北武穴人,扬州八怪之一。其画学明代吴伟,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多作写意,笔墨奇纵,偶有工笔之作。人物画最具特色,线条简练自然,形神逼肖。传世作品有《蕉石图》、《花卉图》等。

  传说闵贞的父母早亡,他时常思念,于是开始学习绘制肖像画。据说,每当年末,他都要将画好的父母遗像悬挂起来祭奠。他的孝行让很多人为之感动,于是人们便称呼他为“闵孝子”。

  闵贞的绘画先从工笔入手,发展为大笔写意,基础坚实。他白描学宋代人物画大家李公麟,山水得巨然江南山水神趣。后来又广泛吸收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等写意大家的粗放笔墨,并从“扬州八怪”另一人物画妙手黄慎的画作中获得启发,形成了自己笔墨沉雄、神精气足的艺术风格。传世的人物画有粗笔与细笔两种画法,粗笔者笔墨酣畅奇纵,不拘常规,线条简练,流利有动感,往往寥寥数笔,面貌神形兼备、真实生动。细笔人物画则工整华丽,形体精确,动态自然,或悠闲静逸,或平实朴素,无纵横习气,可见闵贞是一位能收能放的人物画家。

  闵贞的人物画题材广泛,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日常生活场景描绘。从钟馗、寿星到普通人物肖像和民间风俗人情,各种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能得心应手。

  闵贞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一般不轻易给别人作画。有钱有势的人让他作画,即使给的钱再多,他也是一拖再拖或托词拒绝。有大官向他索画,他宁可到处躲避也不肯动笔,就是在生计艰难的时候,他宁可挨饿也不卖画给权贵。相反,对于贫寒百姓或是挚交知己,不仅让画就画,就连未主动开口索要的也会主动赠予。他认为画不是商品,不能和画家的人品一起出售。这种境界在当今也是难得的。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闵贞画的《麻姑献寿图》,两幅画基本造型一样,只是略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图一和图二比较过程中,图一没有戴帽子,少了一只仙鹤,但图一多了手持灵芝的细节,图一用纯水墨来表现人物,图二在水墨基础上,略施淡彩,两幅画的比较甄别,应该说其中一个是母本,一个是子本,相互之间略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人物所经营的位置,造型的结构,仪态的表现,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题材内容,总体上都基本一致的。

  图一一眼看过去,墨彩飞扬,笔墨淋漓,线条放纵,虚实有度,人物的头部刻画比较弱,五官轮廓都刻画得不清晰,手持的那根桃木棍,画得像根铁棍。

  图二线条严谨,用墨浓、淡对比分明。

  两幅画从纸张、笔墨、印色都已古香古色,都有岁月打磨过的痕迹,泛黄、发灰,一幅应该是符合年代的,一幅是同代近仿的,到底哪一幅仿哪一幅?

  图一尽管优点很多,但是人物的结构,线条的组织有点凌乱,乱得像一团麻一样,不够严谨。平衡、平涂线比较多,没有疏密变化,不够立体,尤其是该飘逸的衣袖显得很沉重,尤其是飘带,排列上长短平衡。

  图二构图十分严谨,人物的衣纹,线条准确,并且有力度,各种线条变化多端,有风动感,表现力强,尤其出彩的是麻姑的丹凤眼、卧蚕眉、樱桃小嘴、飘逸的秀发,另外那只正在回眸与人物互相呼应的丹顶鹤,更为这幅作品的造型增加了不少的美感,还有葫芦上的那条随风飘荡的飘带,非常巧妙地在手持桃木棍子上绕了一个圈,可谓别出心裁,增加了乐趣,整幅画的构图都充满生机勃勃的气象。图二还有流传有序的印章,增加了它作为母本的真实性。

  通过比对,图一问题较多,图二无可挑剔。

  综上所述:图一假,图二真。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