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鉴藏知识

董其昌:不会搞理论的画家不是好书法家
时间:2017-07-19 06:57:07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中信出版集团  

   明代画坛,堪比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画法新变,画派丛起,单单山水画,就有有浙派、吴门派、云间派、苏松派、嘉兴派……更有华亭派、武林派异军突起,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其中,华亭派领袖人物董其昌推崇倡导的摹古风气,对后世画坛的影响尤为深刻。

  董其昌于嘉靖三十四年出生在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少年时他不必为生活操劳,只负责努力读书,一心想通过科举入仕而出人头地。十七岁那年,参加松江府会考,但因为字写得不好,排名比其堂兄弟差。这事让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发愤学习书法。

  后来董其昌成为明朝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清代康熙皇帝曾大加赞美董其昌书法:“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

  这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他晚年独具特色的行书精品《岳阳楼记》。融晋、唐、宋、元各家风格于一体,笔力遒劲、悠闲自得。既见米芾风骨,又显旷世之志。

  

  再接着原来的说,经过第一次考试失利后,董其昌又多年名落孙山,到万历十六年(1588年),董其昌参加乡试得了第三名,之后就开始开挂,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十五岁的董其昌考中进士,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充任皇长子朱常洛(明光宗皇帝)的讲官。

 

  京城里不仅有丰富的图籍文物,而且人才济济。董其昌充分利用了这些便利条件,在研习经史之余,与同僚们切磋书画技艺,纵古论今,品评高下,时常通宵达旦。而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社会地位迥异往昔。

  

《山水六开》山水

《山水六开》山水

《山水图诗册八开》水村图拟赵干笔

《山水图诗册八开》水村图拟赵干笔  其后董其昌升调湖广副使。当时正值明朝历史上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其间还发生了着名的“妖书案”“楚太子狱”,朝廷内部为册立太子一事党争不休,风云诡谲。董其昌害怕在党争中受祸,于是屡次上书辞官,不久奉旨以编修回故里养病。中间又经历了几次启用、辞官的扯皮,董其昌还是在家隐居,从事书画创作。

 

  

《山水册十开》秋林晚翠图

《山水册十开》秋林晚翠图  在不图高官厚禄的盛名下,求墨宝者络绎不绝,使董其昌名声大振,家产也越来越多。董氏子弟横行乡里,最终导致“民抄董宦”的事件发生。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七十七岁的董其昌出仕,然而朝廷再次动荡,他最终带着太子太保的官位在家乡奢侈地度过了晚年。

 

  

《山水册十开》宝鼎新斋

《山水册十开》宝鼎新斋  对于学习绘画,董其昌主张绘画创作应从学习古人的作品入手,最终化古为我。他的水墨山水名重于世,设色山水也别具一格。《仿古山水八开》皆为仿唐及宋元诸家如杨昇、惠崇、李公麟、倪瓒等的小幅册页。每幅画虽然以“仿”字冠名,其实画面却不尽然,因为每幅都有自出新意之处。这是董其昌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识见,加以变化而直抒胸臆的不凡魅力,“集齐大成,自出机杼”,这是后世众多摹古画家始终无法企及。

 

  

仿倪元镇(倪瓒)

仿倪元镇(倪瓒)

仿梅花道人(吴镇)

仿梅花道人(吴镇)

仿米元晖(米芾)

仿米元晖(米芾)

仿杨昇

仿杨昇  董其昌的巨大影响还在于他的画论,他以禅宗喻画,把绘画也分为了“南北宗”,建构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颇有崇“南”贬“北”的倾向。董其昌掌握了话语权,他的理论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笔墨不再仅仅作为表现图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笔墨的精妙与趣味渐渐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仿古山水八开》仿黄鹤山樵(王蒙)

《仿古山水八开》仿黄鹤山樵(王蒙)  《潇湘白云图》,图仿米芾笔意,以墨韵幽雅;意境深邃取胜。用略为夸张的笔法去捕捉流动的大气,描绘多变莫测的云烟雨,使得绮丽多姿的山水更富有直观表现的色彩。

 

  

  《荆溪招隐图》,山水清丽,恬静安然,一派文人隐居意象。线条和墨色的效果在这里是平面的,从右向左看时,山体连绵,但场景又没有固定的视点。

 

  

已出版董其昌的作品

已出版董其昌的作品

  1. [内容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2. [内容作者:中信出版集团]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