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鉴藏知识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
时间:2016-07-23 08:36:41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近日看到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名家讲中国绘画名作》和《名家讲中国绘画(插图本)》两本书,书内均收录了笔者所写的文章数篇,其中就有《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这篇文章。此文是我在1983年撰写的,刊载于当年《文史知识》杂志第6期上。

  记得当时《文史知识》杂志虽创刊未久(1981年创刊),但顺应潮流一炮打响,编辑部为丰富刊物的内容,打算开辟一个小栏目,用以介绍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编辑部的杨牧之、华小林等便来到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书画组(彼时的中华书局,尚在王府井大街上,与现在的商务印书馆共用一座楼,他们要到故宫博物院来约稿十分便捷,骑自行车十来分钟便到,而我所在工作的陈列部就在东华门里的“南三所”,进到东华门就可以了)找到了我和若干同事,向我们约写文稿。我自1981年起开始陆陆续续撰写了《谈宋代画家马远的〈踏歌图〉》、《明代商喜的〈关羽擒将图〉》、《李唐及其〈采薇图〉卷》、《〈伯牙鼓琴图〉及作者王振朋》、《任伯年和他的〈风尘三侠图〉》、《〈马术图〉和作者郎世宁》、《民族和睦的颂歌——谈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范宽的山水画作品》、《谈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锦绣山河尽收眼底-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多篇小文,登载于该刊物。

  一开始约写文稿的要求是,选取有历史故事内容的绘画作品,所以写者均按此标准,尽量选用故宫博物院所藏这类题材的作品来写作。但是在大家写了若干篇之后,发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如此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很多,写作资源近于枯竭。于是经与《文史知识》编辑部商讨,编辑部同意写作的范围可以扩大,不一定要和历史故事完全挂钩。

  我所写的《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一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炉的。对于朱耷(即八大山人),我对他只是饶有兴趣,并没有专门的研究,所以写文章时必定要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上个世纪80年代,美术史的专题研究尚未深入普遍开展,而彼时对于朱耷(八大山人)生平中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那就是他曾经做过和尚,也做过道士,“亦僧亦道”,即和尚朱耷(八大山人)和道士朱道朗为同一个人。持这一观点的,主要见于李旦先生(1918-1998年)的一篇文章《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刊于《文物》1960年第7期)。这样的说法极富传奇性和趣味性,所以便采纳,用在了文章内。当然,随着专题研究的开展与深入,这一说法遇到了挑战。上世纪的1986年、1988年,先后两次在南昌召开八大山人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八大山人研究学会,促使学人对其的研究进入纵深。江西人民出版社当时出版了两册《八大山人研究》的论文集。虽然仍有部分学者坚持旧说,而大多数的学者对朱耷“亦僧亦道”的说法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引用很过硬的资料加以论述。所以此后对于朱耷生平中的这一问题,基本上都持后说。可以认为后说已成定论。

 

  此次中华书局将原先刊载于《文史知识》杂志的文章合集出版,应当是好事一桩,但是将本人持过时观点的《八大山人及其花鸟画作品》旧文亦收入《名家讲中国绘画名作》和《名家讲中国绘画(插图本)》两本书内,笔者以为略有不妥。这两册书出版之前,一来事先并没有和作者打招呼,征询意见,十分遗憾;二来也没有注明文章原先发表的刊物及时间,十分遗憾;三来使作者无法修改旧说,也使读者误认为笔者依然同意旧说,十分遗憾;四来也不见应当赠与作者的样书及稿费,十分遗憾。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