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鉴藏知识

黄宾虹对书画鉴定的方法
时间:2016-08-11 09:36:5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民国时期着名的大学问家、书画家兼鉴藏家黄宾虹,在书画鉴藏方面的名声,可能不如他在文艺研究、古文字研究、金石考据或书画创作、画学理论研究 上更为突出,但是他以书画创作、画史研究、书画收藏为书画鉴定创造了一个能够自由出入的通道。他的特殊,不仅在于其鉴定理论思想的得失给后人留下的研究参 考价值,更在于他当时的许多有目的的书画鉴定活动,客观上使传统的书画鉴定观念发生了改变,在中国的鉴藏史上留下了不灭的痕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宾虹被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古物陈列所分别聘为董事和古画鉴审,并在这段时期,留下了大量的鉴画笔记,可以集中体现其鉴画 过程的,是其应聘鉴定故宫庋藏部分书画之记录,名为《故宫审画录》。鉴画记录的底本存浙江省博物馆,经整理成稿,后录入《黄宾虹文集》鉴藏编。这是黄宾虹 最为详细的鉴画理论着述。与吴湖帆《丑簃谈艺录》一样,《故宫审画录》在体例上也是札记的形式,列出对所见每幅画的鉴定意见,逐条记录。每则记录了作品的 名称、材料、题跋、题款并附简短的评论及鉴定结论。如:“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一轴,纸本。题:大痴画经营位置可学而至,荒率苍莽不可学,而思翁得力处,全 在于此。此图余仿其意。款为丙戌冬消寒漫笔王原祁。下章二。仿大痴画,于荒率苍莽之致,参以董玄宰法,笔墨稳惬。真。”“苏焯端阳戏婴图一轴,绢本。名下 印二。设色细笔,款旧加。焯为汉臣子,画得家法,兼师刘宗古,善画婴儿,稍变其旧。此当是摹本,笔墨不及宋时也。摹本。”(《故宫审画录》,见《黄宾虹文 集·鉴藏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第28页。)

  观《故宫审画录》中所描述的鉴定依据,大都以作品气息、气韵的把握,重视笔墨、章法的分析来辨画家、分优劣。其叙述方式与鉴定书画的方法与 古代书论、画论中书画品评兼及鉴定结论的方式如出一辙,同样是讲真伪结论,唯少对鉴定依据的证明过程。从《故宫审画录》文字内容本身上看,这种鉴定书画的 方法与理论表现形态,相对于古代并没有多大创新之处。但其实,他对书画鉴定所持的观点并没有表面所见那么简单。这点可以在《故宫审画录》的序言中有所展 现:“中国古画,唐宋以前,多无款识,各有家数,号为名家。元明而后,兼习各家,人自题名,号为名人。今古相传,有笔法,有墨法,有章法,有气韵。法备气 至者,名画也。有笔有墨而无章法者,临本也。有章法而无笔墨者,摹本也。临摹虽工,气韵不生者,庸俗之作也。是故放诞非笔墨,堆砌非章法,修饰非气韵,偶 博虚名,终为下驷。鉴别之者,因知时代有先后,学派有异同,既严理与法之研求,尤复详审于缣楮彩色之微,考证其款识图章之显,诸凡伪品,不难立判。兹据管 见所及,各缀短评,瑕疵之摘,不辞缕述焉。”( 《故宫审画录》,见《黄宾虹文集·鉴藏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第28页。)

  在序言中,黄宾虹提及了鉴定书画主要讲求笔法、墨法、章法、气韵,同时需要观察其纸张、颜料等材料、考证款识图章。对鉴定方法论有明确地阐述,在鉴定观念上趋于多方求证的全面严谨的思想态度。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