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资讯前沿

集美原创流行音乐剧《生生不息》在嘉庚剧院首演
时间:2018-01-01 11:50:41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集美嘉庚剧院上演原创流行音乐剧《生生不息》。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林桂桢应洁通讯员林小芬图/本报记者黄晓珍)当大幕轻起,舞台背景板上投影出集大尚大楼的轮廓,观众们马上认了出来:这是集美学村!随着大气磅礴的交响大合唱《集美之歌》响起,五名集美学子相知、成长、追逐梦想的故事上演,青春的力量“生生不息”。

  经过近一年的创作和近两个月的紧张排演,12月22日晚上,由集美区委宣传部和微风乐集艺术团联合出品的原创青春流行音乐剧――《生生不息》在嘉庚剧院首演。台湾音乐家杨慕携手两岸众多艺术家和厦门本土高校师生,以音乐剧的形式,诠释集美学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嘉庚精神。

  原创音乐剧展示学村文化

  音乐剧以大合唱《集美之歌》开场后,闽南语歌曲《四季如春》深情歌颂华侨文化,全场高唱的《我来自中国》震撼人心,结束时一曲《因为我从未离开》唱出对嘉庚先生的缅怀……随着剧情的展开,全剧五幕、共23首流行歌曲一一呈现,囊括了大合唱、重唱、对唱等数种形式,以及民谣、嘻哈、中国风、爵士、慢摇等音乐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歌曲均为原创。“我们深怀对陈嘉庚先生的崇敬之心,希望用这部音乐剧向伟大的陈嘉庚先生致敬,同时也献给与集美学村同呼吸共命运、为梦想努力的人。”为了创作这些歌曲,杨慕时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力图做到精致。在他看来,《生生不息》是集美打造的首部音乐剧,对艺术土壤的培育有推动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近年来,集美围绕“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加强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嘉庚题材方面,创作出广播剧《再会吧,南洋――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电影《侨女日记》、大型电视动画系列剧《陈嘉庚的故事》等优秀作品,其中前两者分获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次集美大胆尝试用音乐剧的形式,打造学村文化品牌,持续弘扬嘉庚精神,推进集美文艺繁荣发展。

  推动嘉庚精神代代相传

  据悉,本部音乐剧的所有演员均是公开选拔而来的本地及周边高校师生,剧中人物也全部用演员实名。这也正是该剧的艺术指导、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与创博学院院长郭肖华最为感动的地方。“集美高校几乎‘倾巢而出’,两岸艺术力量集结,共同创作这部历史人文题材的音乐剧,意义重大。”郭肖华建议,将《生生不息》继续打磨,力争走向市场,成为厦门的流行音乐剧代表作。

  音乐剧的主演之一林馨蕊是厦门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作为嘉庚学子,她认为这是一次涤荡心灵和升华自己的过程。

  首演式上,不少观众都是抱着对本剧的期待,携家带口走进剧院。集美居民陈珺专程带母亲和女儿前来,三代人共同观赏了《生生不息》。她认为,嘉庚精神应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讲述集美学村故事,既可听可看又正能量满满,带孩子来看很有意义。

  对于这部音乐剧今后的发展,杨慕说还会继续完善作品,让更多学生参演,一代代延续下去。集美区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何庆余表示,希望这部作品在两岸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巡演,传承嘉庚精神,让更多人看见集美作品,展现厦门艺术力量。在集美萌芽的《生生不息》,将在更广阔的艺术土壤上“生生不息”。

  1.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