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纪录

央视记录片《记住乡愁》音乐会 汤非一曲《源》浓缩扬州情
时间:2016-01-03 17:21:09  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作者: 陈书戈   

1.png 

 扬州人汤非献唱纪录片《记住乡愁》歌曲《源》

  新年,更能唤起人们深深的家乡、故乡情结。我们从它的怀抱走出,无论走多远,都魂牵梦萦。昨晚,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专题音乐会在央视三套、四套轮番播出,激荡起人们深深的乡土情结。扬州人汤非现场演唱纪录片《记住乡愁》歌曲《源》。

  汤非说,乡愁就是一种爱乡的情感。对扬州的乡愁,让他赋予《源》不一样的情感色彩。

  “乡愁音乐会”亮相

  《记住乡愁》第二季开播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工程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工程重点项目。第一季在央视播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赞誉。

  第二季,今起在央视四套晚8:00推出,共60集,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并以中国传统村落为主要拍摄对象,选取了60个中国传统村落故事,采用纪实拍摄,展现古老智慧与当代社会的融合,讲述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其实,这些沉淀深厚的家族历史、祖训族约、民间风俗,延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根源流脉。

  昨晚,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专题音乐会在央视播出,《源》《心弦为谁拨响》《月满故园情》等一首首乡愁歌曲触动了人们最柔软的心房。

  一曲《源》诗情画意

  唱出浓浓扬州乡情

  汤非说,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乡愁。这种乡愁,让人们对生活升腾起更多更美好的希望。

  《源》的歌声响起,让人们不禁听歌思“源”。悠长的旋律,深情的倾诉,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情感共鸣。

  这首歌由王秀竹作词、王黎光作曲。“江南的雨润了谁的喉,塞北的雪白了谁的头。泪里流着爷爷的故事,梦里哼着儿时的歌谣,儿时的歌谣。那半壶暖肠的酒,那一碗养胃的粥,千里万里牵衣袖,最疼是乡愁。”汤非说,这首歌可谓诗情画意,自己演唱的时候,眼前总能浮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为了追寻音乐梦想,汤非只身到了北京。从江都宜陵走出的他,难忘家乡的风土人情。他的“朋友圈”也成了人们了解扬州的一扇窗口。每当扬州一有惊喜变化,他总是立马在朋友圈中分享,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说到《源》,汤非透露,最初选用的名字为《乡愁不老》,后来考虑到纪录片其他歌曲有多首用了“乡愁”二字,于是改为《源》,也表达了游子追根溯源的赤子情怀。

  扬州建城2500周年,汤非演唱了城庆歌曲《一生缘》《月下故人来》,也是乡愁的最好寄托。

  “千里万里总回首,不老是乡愁,不老是乡愁。”《源》中这句歌词,也诠释了汤非对家乡扬州的情意。

  1. [内容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
  2. [内容作者: 陈书戈 ]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