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戏曲

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北京热演
时间:2016-07-21 12:00:19  来源:中国戏曲网  作者:  

  

 

  上海昆剧团在北京演出《南柯梦记》舞台照。 (资料)

  本报讯(记者 诸葛漪)16日至昨晚,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牡丹亭》集合五班三代演员,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拉开由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展演序幕。除了第一晚因为接待任务坐到观众席,后三晚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都只能在后台度过,“票子卖得太好了,连我都没有票。”

  年轻演员演出全场满座

  前晚上演的《南柯梦记》,一度最让谷好好担忧票房。“《南柯梦记》 由昆五班年轻演员挑大梁,连乐队、跑龙套的蚂蚁兵也是年轻团队,观众不熟悉,是不是愿意掏钱?”事实证明,她的担忧多余了。前晚演出不仅全场满座,北京戏剧界对上昆昆五班赞赏有加,“本来大家冲着看《南柯梦记》这个故事来,万万没想到演员的魅力更强。好多同行恭喜我,上昆又有了宝贝,小朋友们压得住场。听说每个主演都由老艺术家亲自传帮带,大家都说,上昆真是幸福,满台都是幸福。”

  结束北京演出后,《牡丹亭》将赶赴山东演出两场。9月,上昆“临川四梦”大部队将赴云南、广西、贵州巡演。今年是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审时度势、迎难而上,集全团之力克服一切困难创排“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重新打磨,《邯郸记》 再次传承,《紫钗记》 复排修改,《南柯梦记》原创打造。厚重的历史积淀加上强大的人才梯队,令上海昆剧团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能够将“临川四梦”一气呵成搬上舞台的艺术团体。

  广州巡演打破票房纪录

  “临川四梦”激活传统的成功,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经问世,便在商业演出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世界巡演计划共计44场,创造上昆历年同一项目商业演出的最高纪录。6月在广东首先开启巡演,4个城市10场演出轰动一时,广州大剧院单场1700座,4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90%,总票房收入100万元,打破了广州大剧院有史以来的戏曲演出票房纪录。

  这几天,谷好好刷着观众们网上留言,她仿佛又回到了广东巡演时,“开心于观众热捧,又一直为了票焦头烂额。过去我来国家大剧院演出,觉得剧场好大,这次却发现座位怎么如此少?”

  对“临川四梦”所到之处引发的观演热潮,谷好好表示,“排演‘四梦’是一个工程,看演出同样是工程。北京演出,《邯郸梦》打头阵,票卖得很好。《邯郸梦》一演完,带动观众们把最后几十张 《紫钗记》《南柯梦记》票都一抢而空。广州演出也是如此,首场《牡丹亭》吸引了许多以前不看昆剧的新观众,大家一致称好,当晚剧场又卖出200张票。”广州场打响了头炮,广东其他地区纷纷要求加演,“河源市行动最快,我们在巡演中多增加了河源站。东莞迟了一步,实在没法再加场了。”

  进校园下基层功不可没

  优质的节目内容和针对性的市场营销,造就了“临川四梦”的成功。如果追根溯源,成功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与坚持多年的昆曲进校园、下基层密不可分。谷好好表示,上世纪90年代始,上海昆剧团就始终不渝坚持昆曲进校园、下基层、办学习班,足迹几乎踏遍沪上所有大专院校以及大部分中小学。正是这些扎根基层的公益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昆曲的生存基础,特别是出现了年轻化、学历高的“昆虫”,成为昆曲观众明显区别于其他剧种的显着特点。“临川四梦”广州演出也验证了这一点,年轻观众占据绝对主体。不少观众每天身穿传统中式服装,带着崇高的仪式感来看昆曲,无形中又把昆曲抬升到了更高规格,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综合性的高雅艺术。

  2015年上海昆剧团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以上。2016年仅上半年,上海昆剧团演出场次已达113场。随着下半年百场公益进校园以及“临川四梦”世界巡演的继续完成,预计全年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将再创历史新高。

  1. [内容来源:中国戏曲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2]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