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综艺

《我要上春晚》引专家热议 百姓舞台坚定文化自信
时间:2018-01-24 13:45: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原标题:《我要上春晚》引专家热议 百姓舞台坚定文化自信

  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互动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12期常规节目已收官。作为央视老牌节目,《我要上春晚》已陪伴观众长达六年。节目不忘初心,亦砥砺奋进,兼容并包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文化、新气象,来自人民大众的新风貌、新元素,为央视春晚节目提供来自生活和大众生生不息的创新动力。今日,文化学者尹鸿、张颐武就节目“以人民为本,强文化自信”的核心立意发声。尹鸿称《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汇聚了人民艺术家的精品,是新时代对文化和艺术的要求。张颐武则赞《我要上春晚》是央视匠心力作,让文化自信在电视媒体中传播,是电视人的文化担当。

  

 

  搭建百姓舞台 汇聚人民艺术家精品

  《我要上春晚》提供了一方展示自我的百姓舞台,在节目内容上也更加注重让人民站在舞台的中心。比如,在第十二期节目中,极具草原特色的歌舞《永远的赞歌》,展现了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的奉献精神,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而在第十一期节目中,北大教授合唱团演唱的《青春舞曲》,在带给人们感动的同时,也更加彰显了师德风范。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今日发布微博,对《我要上春晚》在突出百姓舞台这一特点上给予了肯定。在他看来,舞台是艺术阵地,人民是艺术舞台的中心。《我要上春晚》能鼓励各行各业的基层百姓前来追梦,在如今的电视节目中较为难得。“《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汇聚了人民艺术家的精品,这是老牌节目延续生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代对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彰显文化自信 展现电视人文化担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则对节目用优质内容传播文化自信给予力赞:“这个时代在呼唤文化自信,人人都在谈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在电视媒体中传播即是一条落地之道。央视匠心力作《我要上春晚》中的众多节目都令人欣喜,许多独具艺术魅力的非遗节目因为这个平台被更多人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在这个舞台上得到探讨。”

  文化自信要根植于优秀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在《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众多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共同组成了一道文化盛宴。来自少数民族的非遗类节目是独具地方魅力的文化表现,《我要上春晚》对这些艺术精品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挖掘呈现。第五期节目中,藏族非遗歌舞表演《协格尔甲谐》,就是西藏定日县群众在节日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传统节目之一。五十名演员载歌载舞,虽然只有短短六分钟,但观众对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做出新意结合,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也成为《我要上春晚》一直在探讨的重要命题,在第十期节目中,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的器乐演奏《天山的花儿》,将传统乐器古筝与西洋乐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完美融合,创造性地实现了乐器“总动员”,这些独具匠心的节目在这个舞台上构建起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让文化自信的传播得以落地,亿万观众通过节目感知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也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愈发坚定。

  

 

  文艺大联欢 集思想情怀感染力一体

  大型互动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以其独特的定位和精湛的节目制作水准,连续播出六年,作为央视春晚的甄选平台和展示自我的百姓舞台,从节目的定位就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极具辨识力。今年,由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推出的《我要上春晚》在保持初心的同时还在不断创新,特色也日益鲜明。

  节目制片人夏雨直言,已经播出六年的老牌节目如何创新是个难题,“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选节目归根结底一句话,‘老百姓喜欢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夏雨表示,她要把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老百姓的心声传达给央视春晚剧组,因为这也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随着《我要上春晚》12期常规节目的收官,脱颖而出的选手集结待发,即将开始录制的《直通春晚》将会最终产生向春晚进发的选手。“我相信这些好的元素、好的节目设计一定有登上央视春晚的可能”,夏雨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电视台坚持“方向性、文化性、艺术性”相统一,用丰富多彩的节目充分展现新时代的新思想、新风貌、新气象、新作为。《我要上春晚》在创作中确保思想性、增强艺术性、体现群众性,将时代主旋律转化为艺术性元素,通过欢声笑语的节目表达出来,给观众们带来一台有思想、有情怀、有感染力的文艺大联欢。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