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讲堂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时间:2017-05-02 11:13:30  来源:腾讯网  作者:  

   

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

 

  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

  

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2015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以2048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以1150万元成交。拍场上的明清颜色釉瓷器中,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青釉瓷无论是上拍的拍品数量、单件拍品的成交价格都是颇高的一类。

  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在唐代以前,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但当时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现在宋元和明清时期。明清单色釉器主要集中于官窑,且用途多为礼器、祭器,生产数量较小,传世量相对其他瓷器来说更少,这是单色釉器价格走高的前提。

  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釉色,始见于商代中期,历代都是瓷器烧制的主要品种,早期瓷器都为青釉系,如原始青瓷、青瓷、越窑瓷器、龙泉窑瓷等。明清时期瓷器生产虽以青花和各种釉上彩绘瓷为主流,但青釉瓷器的烧制仍持续发展,到了康雍乾时期,因烧制技术的提高,青釉的呈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釉瓷因青釉呈色的深浅不同,出现了翠青、冬青、粉青、豆青等不同的釉色。清代青釉瓷器常在器身上暗刻或浮雕纹饰,施釉烧成后所刻绘纹饰的轮廓呈现出一种凹凸不平的雕塑感,色釉也会因器身的凹凸而产生丰富的明暗深浅变化。

  颜色釉是覆盖在瓷器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呈现各种不同颜色,如青釉、蓝釉、黑釉、红釉、白釉等都属于颜色釉。颜色釉也有“一色釉”或“一道釉”等称呼。由于釉里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烧成后就会出现不同的美丽色泽,含有一定铜的烧成后呈红色或绿色,含有一定铁的烧成后呈青色。在陶瓷发展史中,很长时期都以生产青釉、白釉、黑釉为主,到13世纪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后,制瓷的花色品种开始蓬勃繁盛,蓝釉、红釉瓷器开始应运而生。明代颜色釉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了明显的进步,产品的质量逐渐提高,品种日益增多,出现了享有一定声誉的颜色釉瓷器。

  明代的颜色釉品种达20种,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颜色釉瓷的认识。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黑釉、酱釉、青釉、影青釉、孔雀蓝、天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茶叶末、仿汝釉、仿钧釉等。在这些色釉瓷器中除少数为低温烧成的以外,大多数为高温釉,这说明陶瓷匠师们早在14世纪就已经掌握了许多种釉料的性能,能准确地配料,严格控制窑火的变化,烧出浑然一体的颜色釉。

  雍正是清代颜色釉瓷器最为成熟与全面发展的时期。举凡历朝历代的色釉,每种釉色又有不同的色差,并各成体系,如红釉中之霁红、钧红、珊瑚红、盖血红;青釉中之龙泉、豆青、影青、天青、粉青;蓝釉中之孔雀蓝、霁蓝、天蓝;黄釉中之柠檬黄、米黄等。这些色釉皆有名品传世,如红得艳丽、白得皎洁的盖血红;釉色幽淡、纯洁无瑕的天青等。雍正的仿生釉开乾隆仿生瓷之先河,仿木釉、仿石釉技高一筹,酷肖真品,真假难分,已达随心所欲的境界。窑变釉则人为配制釉色,五光十色,绚丽异常。更有仿前朝钧、汝、官、哥、定釉,釉质光润,清澈如镜,仿古而超古,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进入清代以后,景德镇颜色釉瓷器在明代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品种丰富,色彩艳丽,其中红釉有钧红、郎窑红、祭红、豇豆红、窑变红、胭脂红、珊瑚红、金红等多种。清代高温和低温颜色釉瓷器有60余种。在官窑的影响下,清代民窑中的颜色釉瓷器也明显增多,但品种相对较少,常见的主要以青釉、红釉、蓝釉为主。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