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讲堂

党史专家:8年抗战和14年抗战两个提法并行不悖
时间:2017-07-07 07:08:25  来源:中新网  作者:唐云云  

   从2017年开始,全国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如何看待这个重大修改?记者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8年抗战”和“14年抗战”,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过程与阶段划分的两个概念。“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的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个概念一直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研究员曹子洋表示,要把握好“8年抗战”和“14年抗战”的关系,既要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又要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各派抗日力量和军队的奋起抵抗,包括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各种抗日斗争,其中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抗击。

  曹子洋说,在中国大陆,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是将10年内战与8年抗日战争分成两个历史阶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简而言之,“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是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热河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热河抗日救国军抗战、绥远抗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是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曾在公开场合有过重要论述。

  1995年9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企图在整个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全面侵华战争。”

  时隔10年,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曹子洋表示,以上论述,是对“8年抗战”或“14年抗战”界定的清晰表述,充分体现了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可见,“8年抗战”与“14年抗战”的提法始终并行不悖,可以继续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语境下使用。

  1. [内容来源:中新网]
  2. [内容作者:唐云云]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