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讲堂

南宋名媛的"LV" 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
时间:2017-08-08 18:44: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寻宝仪 基纽/绘

  

 

  【镇馆之宝·常州博物馆】

  大家好,我是小奁(音“怜”)。光明日报融媒体开辟“镇馆之宝”系列,每期介绍一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得见一些兄弟单位的大牌明星出来自我展示,龙章凤姿,顿生出见贤思齐之心。这不,我也来跟大家见面啦!

  小女子来自江苏省的常州博物馆,是用漆树的汁液涂在器物的表面制成的器物,身份证上名叫“南宋朱漆戗(音“呛”)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这么复杂的名字是文物专家们为了准确描述我的特征而取的全名。起这种又长又难读的名字,上课老师提问一定不会点到我吧?

  百人力、万人功造一漆器

  我们国家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漆器,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漆器的制作水平逐步提高,外观及性能也越来越好。到了战国时期,漆器由于其光亮洁净、隔热耐腐、轻巧美观的特性受到了诸侯贵戚们的欢迎,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成为上层社会的主要生活用具。

  漆器的胎骨从最初的木胎发展出竹胎、陶胎、铜胎、夹纻(音“住”)胎、骨角胎等,髹漆技法包括素髹、罩漆、彩绘、描金、堆漆、填漆、犀皮、戗金、平脱、剔红、剔犀等诸多门类,而每一门类又有不同制法。

  我们古代漆器制作耗时费工,价格也很昂贵,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奢侈品。生漆采集素有“百里千刀一两漆”之说,就是说每棵漆树所产有限,采漆工要走上百里路,于众多的漆树上划上千刀才能采集到少量的生漆。

  漆器的制作工序也极为复杂费时,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而大漆阴干也十分费时,所以制成一件器物往往需要数月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汉代《盐铁论》称漆器“一杯桊(音“圈”,曲木制成的杯盂。——编者注)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南宋仕女闺中佳品

  我自己的身世呢,还得从大约800年前南宋时的温州城说起。那时浙江温州还没有江南皮革厂,但那时的温州人和现在一样聪明勤劳。温州工匠制作的漆器在江南极负盛名。我就出生在温州一个叫作新河的地方,那里一位名叫金念五郎的漆匠花费了大量心血成就了我——一件高贵典雅的梳妆盒。

  出于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他将自家商号“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写在了我的盖子里。后来我被人买下带到了江苏常州,交到了南宋副相薛极家的一位贵妇手中。作为一件妆盒,从此我成了这位南宋仕女的时尚单品。“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日子一晃多年。出于对我的深厚感情,主人带着我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我也被深深埋入地下,等待再次破土而出惊艳世人。到了1976年,常州武进区村前乡蒋塘村的人们在开挖排水沟时发现了主人的家族墓地,我近800年的休眠结束了。

  特别令我惊讶的是,自从重见天日后,我受到了文物专家的广泛关注,甚至那以漆器为国名的日本国,也有许多的漆器大师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来拜访我。后来我才知道,如今存世的宋代戗金漆器已是凤毛麟角,而我偏生得最为精致,保存得最为完好。因此,我成了专家们一致首推的漆器名品,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也就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级”文物。

  说起来前来观摩的日本人,咱们的邻居日本,英文名Japan又有漆器的意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中国漆器不如日本,只是咱们瓷器做得实在太好,抢了漆器的风头,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英文名China才有了瓷器的意思。真是天道不测,造化弄人。

  女子有多爱美,我就有多精湛

  作为一个有着800年化妆保养经验的资深女士,小奁可是姑娘们的好榜样呢。你知道吗?我重见天日的那天可是满负荷的哦!满满当当的装着铜镜、木梳、竹篦、竹剔子、粉盒、胭脂罐、香盒等物。可见,南宋仕女精致优雅的生活也离不开每日悉心打理自己的妆容。所以,不要说什么天生丽质,你知道人家有多努力吗?

  作为闺中用具,我自带美颜效果,周身的花纹都采用的戗金技法,这是髹漆工艺中极为考验工匠水平的技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刀具或针锥等,在固化的漆膜表面戗划点、线凹纹,贴金箔或莳(音“是”)金粉于凹纹,使漆器花纹呈现出金光闪烁的效果。我周身所戗纹饰,笔画纤毫毕现,犹如以漆为纸,以刀为笔,金箔为墨,使得我朱漆金纹相映生辉,显示了五郎高超的髹漆技艺。戗金技法在元朝时传入日本,被称之为“沉金”,难怪日本的髹漆大师们这么看中我,原来我是他们“轮岛涂”沉金技法先驱的杰作。

  高颜值不代表我是“花瓶”,人家可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女。我的盖面上戗金了一幅仕女消夏图,画面一角写意式的几笔湖石,掩映花枝和柳枝,园庭夏景妍媚,清荫接人。仕女二人闺门多暇,把臂偕游,窃窃私语。小丫鬟捧了一个胆瓶随侍在旁,好像在等候主人采花插瓶,以为夏日清供。朱漆地子上戗金本是“鲜花着锦”的效果,免不了几分俗艳,而这幅漆画却以题材的选择和绘笔的简约,显示出我清雅的气质来。

  这就是我的生平故事和隽永内涵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通过我多少了解了一点漆器文化呢?无论如何,我要说,参加这次活动很开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

  (作者:李威 单位:常州博物馆)

  图片由常州博物馆提供

  1. [内容来源:人民网]
  2. [内容作者:人民网]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