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讲堂

这枚小小西晋铜镜 为何一出土就引起轰动?
时间:2017-08-21 16:17:31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网  

   在金华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枚小小的铜镜,与众不同,甚为珍贵。

  这枚西晋时期的铜镜,镜纹描绘的是孔子与弟子围坐讲学的场景,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枚通过镜纹反映当时儒家思想兴盛的铜镜,非常罕见。

  它的出土,不仅为研究古代铜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六朝时期金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1992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这究竟是一枚怎样的铜镜呢?本期浙江新闻客户端“八婺之宝”栏目带你走进金华市博物馆八婺古韵展厅,循着铜镜的精美纹理,在金华市博物馆馆长徐卫的讲述中,细细体会这枚铜镜中的玄妙和艺术魅力。

  

 

  西晋铜镜,一出土就引起轰动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这面铜镜,气质古朴,纹饰繁复,雕工精美。

  金华市博物馆馆长徐卫介绍,这枚西晋铜镜为1976年出土。 当时本地的文物工作人员在距离金华市区15公里的是古方砖瓦厂,共清理出六朝古墓十三座,孔子弟子铜镜便发现于其中一座西晋墓中。

  这面西晋孔子弟子铜镜,直径16厘米,厚0.4厘米。镜圆形,素窄缘,缘边起翘,半球形钮,圆钮座。座外纹饰区为伸展的四叶,对称分布于钮座四边,每叶内饰一人,并分别用减笔字题曰:“弟子子贡”、“弟子颜渊”、“弟子仲由”、“圣人(孔子)”。减笔作为汉六朝镜铭的一大特点,经常在故事类画像铜镜中使用。

  细观此镜可见四人端坐叶内,双手高举,线条简练,形象生动。每叶间又饰双凤及松柏图案,以示圣人的高洁儒雅。纹外还有铭文一周,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向外为栉齿纹、锯齿纹。

  甫一出土,这面西晋画像铜镜,就因其特殊的纹饰、艺术造型而引起了学界轰动。

  

 

  通过镜纹反映儒家思想兴盛,十分罕见

  这枚铜镜为何引起学界轰动?有何独特魅力?

  “要说清楚这面铜镜的历史价值,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点古代铜镜的知识。”徐卫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跟我们卖了个关子。

  他介绍,浙江是我国古代铜镜的重要产地,出土了许多制作精美的六朝铜镜。

  其中,故事类画像镜作为重要类型之一,现存数量较少,加之其主题突出明确而备受世人关注。故事类画像铜镜至晚兴起于东汉中期,衰微于三国,其特有的主题性镜纹及铭文,成为文物断代的重要依据。

  “故事类画像铜镜的艺术装饰和铭文题材非常丰富,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徐卫介绍,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渐成社会的统治思想。因此,汉、六朝的铜镜镜纹与铭文的一大主题便是,反映汉代倡导的儒家思想及道德准则,其中又以体现“忠”的吴王、伍子胥画像镜,及与“孝”相关的铭文镜最为常见。

  “这面孔子弟子铜镜,可以说用了近似直白的题材,来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进而宣扬中国重文重教的传统。”徐卫说。

  “而通过孔子与弟子围坐讲学的场景,来歌颂孔子成就的器物全国实不多见,而以此内容为镜纹来反映当时儒家思想兴盛的目前仅此一枚。”

  

 

  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魅力

  再来看看它独特的艺术造型。

  徐卫介绍,这面铜镜的纹饰由细线刻画,采用四分法布局,构图平稳,主题突出,人物及图案对称呼应,从而把整个情节在画面上连贯起来。

  铜镜上的人物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这种平面浅浮雕技法在东汉画像石刻中颇为常见,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其独有的题材、形象、构图、表现技法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画像镜特有的艺术风格。

  正因为其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为研究铜镜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对研究六朝时期金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这件文物于1992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凤凰网]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