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论坛

科举—宋代社会流动加速的“发动机”
时间:2017-03-12 10:28:10  来源:腾讯网  作者: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滥觞于隋唐,成熟于宋代。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就曾制出,科举社会的中心力量完全寄托在科举制度上。科举制度配合上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与教育机会的普遍增加,促进了唐、宋之间社会形态的转变。这一个转变表现在宋代社会上,便是统治阶层社会纵向流动的加速。以往政权由少数世家大族长期垄断的情形不再存在,科举出身的士人取而代之成为政治的核心,而他们往往也是骤盛忽衰,不容易再形成以往门第那种可以延续好几百年的政治力量。

  粱庚尧,当代着名历史学家,尤精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宋代历史研究,着有《南宋的农地政策》《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等专书,在《宋代科举社会》一书中,深入剖析宋代科举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背后推动的力量,进而阐述该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与科举文化的形成,呈现出宋代科举社会丰富的内涵,引领读者深入了解科举制度,并通过该制度扫描整个宋代社会,尤其是文化担纲者士人的生活、心理及其相关文化。该书原是作者为历史系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共分十五讲,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权威书目和论文的研究成果,内容翔实有理有据,是中国科举文化研究,宋代社会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宋廷以考试选拔人才,虽不限门第,可能够荣登魁首者毕竟为数不多。像这首自嘲诗的作者,考取功名时,已年逾古稀。可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的儒生穷经皓首呕心沥血,为的就是以科举改变命运,以科举光耀门庭。为了上榜,各地的士人都读着国家考试所要求的书,练习着在国家考试中所要求的诗文。各地的教育,也都应着国家考试的需求在教学。科举考试把全国一个个家庭或家族、一个个地方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文化价值的整体国家。

  当走进一处宋代城市,举目望见街头的坊表,推敲其命名的意义;行经为考试而修建的贡院,感叹于建筑的方正宏伟;进入学校,看到学生在研习时文,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听见人们在议论风水或谶语在功名上的证验,浏览矗立于讲堂内的进士题名碑刻;走入一家茶肆坐下,听见邻桌的几位士人在聊着某位相士断言前程的名声。进入乡村,行经一所庙宇,也许会遇见前来祈梦的士人;在路口,说不定可以看到地方官张贴的文告,鼓励富有人家行善种德,把储粮分发饥民,以求福荫后代金榜提名……所有这一切,就是宋代科举社会的真实写照。它犹如另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勾勒出科举与社会方方面面千丝万缕的联系。

  

《宋代科举社会》粱庚尧着  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1月

 

  《宋代科举社会》粱庚尧着 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1月 [保存到相册]

  作者简介:梁庚尧,当代着名历史学家。祖籍广东省新会县,1948年生于广州,1956年定居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博士。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梁氏治史,尤精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宋代历史研究。着有《南宋的农地利用政策》《南宋的农村经济》《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南宋盐榷——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宋代科举社会》等。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