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论坛

武汉社区推广儒学文化 武大国学专家进村讲课引围观
时间:2017-05-26 15:23:17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谭德磊 程书雄 刘慧 王林军  

  编者按:25日,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受邀在武汉新洲区程山乡村儒学讲堂,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风家训家教》的讲座,讲座吸引了500多名村民赶来听讲,活动通过现场直播、“村村响”广播系统覆盖全区645个村、社区,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大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红雷对此评价,在当代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住在城里的读书人(教师、官员),还有老家可归能进行文化耕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像齐勇教授这样发挥自身学养优势,就近进行儒学普及传播的尝试就更具有可资借鉴的样板意义。如果我们各位儒学中人都这样做,就会为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奠定坚实的社会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5日上午,武汉新洲区汪集街程山村中心小学100多名小学生现场背诵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诗,朗朗诗声响彻大地,拉开了全区打造乡村儒学讲堂的序幕。

  当天,新洲区程山乡村儒学讲堂在程山村程氏宗祠挂牌。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在这里首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风家训家教》,吸引了汪集街程山村及周边500多名村民赶来听讲,一堂生动的家风、家训、家教课,让现场掌声不断,活动通过新洲问津网现场直播、“村村响”广播系统覆盖全区645个村、社区,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大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在当天的讲堂上,郭齐勇教授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家教,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讲解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朱熹的《家训》等经典家风家训故事,分析中国家训家教的传统;通过《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讲述古人先辈如何“修身、处世、治学、持家”。

  

 

  美籍华裔着名神探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四十岁守寡,把李昌钰等十三个子女拉扯成人,每一个子女都成才了,获得了博士学位。王淑贞教育子女就是十五个字:“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郭齐勇教授通过讲述这个小故事,阐述了父母教诲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性,重建家风的现代意义。

  “教育要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成人。”在郭齐勇教授看来,知识教育很重要,但对孩子情操的培养更为重要,要通过开展德性教育、功名教育,陶冶情操,让孩子多读经典书籍,多一点教养,少一点暴戾之气。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终生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因此,家长一定要传承好的家风、家训、家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如今是民主家庭的时代,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讲究平等。郭教授坦言,现在教育孩子不是更容易、而是更难了,难在家长怎样把握好尺度,既要鼓励孩子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成长,不抹杀孩子的个性,又要让孩子懂规矩,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

  新洲区介绍,今年,该区将在全区每个街镇打造两个示范性乡村儒学讲堂,利用祠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场所,邀请国学专家、教师、儒学爱好者等相关人士走进村、社区,给群众宣讲乡村儒学,营造浓厚氛围,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乡村儒学、社区儒学落地,让儒学回到了它的母土。”郭齐勇说,新洲区汪集街程山村文化环境优良,在推广乡村儒学上树立了榜样,希望办成全国典型,期盼全省更多的乡村恢复祠堂,把祠堂的祖规、祖训和家风、家训、家教融合起来,落到实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由湖北省社科联、新洲区委宣传部主办,新洲区广电中心、区妇联、区文明办、汪集街道办事处、武汉广播电视台《问津国学》栏目、周南文化沙龙等单位承办。

  1. [内容来源:长江日报]
  2. [内容作者:谭德磊 程书雄 刘慧 王林军]
  3. [责任编辑:WB002]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