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在市民读本《走近甲骨文》发布会上,该书作者、上海浦江书院特约国学导师高金平建议,甲骨文进小学课堂。
高金平指出,对于刚开始学写字的小学生而言,甲骨文是一把钥匙,可以让他们明白一个字的字源,了解汉字本意,也有利于认识、使用古汉语。正所谓“书画同源”,甲骨文是“画”出来的,例如甲骨文中的“牛”好似一个牛头,“口”好似一个嘴巴,这样的象形表现,既可以引起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记忆。
高金平认为,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态,虽然离我们久远,但在学习中依然可以由形及义、由义求形、由义断音,也可以由音测义,或从声旁断字音,只要让中小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加上了解甲骨文到今字的演变知识,对他们理解和使用今天的汉字势必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推广普及,至今学生学习汉字还处在死记硬背阶段,由字到词的意义理解也便障碍叠生。学生如此,社会大众面对古文字也是一筹莫展,这些现象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高金平表示,甲骨文发现至今一百多年了,其研究成果至今依然局限在断代、文物开掘、甲骨学建立、书法研究上,而甲骨文最强大的汉字功能却没有完全充分发挥。如果将其用在小学生启蒙教育上,无论从文化传统的传承,还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将事半功倍。比如,甲骨里的“佳”为鸟,佳字下部加一个脚形,因为鸟不会后退,所以称之为“进(繁体)”;“佳”字下部加一只手,表示把鸟拉下,称之为“摧”;“佳”字的左侧加三点,因淮河边一只美丽的鸟而构成;“佳”字下面加“木”为鸟栖息在树上,为“集”。以此类推,学生掌握一个象形字,了解了本义,就等于接近几十个字义。
不过,要将甲骨文推向小学课堂,问题随之而来?谁能教呢?对此,高金平说,汉字教育主力军是广大中小学老师,但是现在,他们目前对古文字知识还相对贫乏,更不要说对甲骨文了解。学生要学甲骨文,老师对甲骨文的掌握及传授能力是不能不解决的障碍。
培养师资力量难吗?高金平认为,不难。他在在向小学生讲解甲骨文后,感觉是易学、易懂,易记。一个小时课讲下来,孩子们记得几十个甲骨文,“如果我们用一周时间培训小学语文老师,便可达到初级教学能力。”
谁来培养师资力量?高金平指出,一是大学一些专业老师,二是社会力量(甲骨文研究和书法专长者)。他说,中小学生学习甲骨文非常重要,这是理解和认识古文的利器。只要我们真正能认识到中小学学习甲骨文,是提高整个民族文字修养的保证,那么相关部门一定有整合和利用这些教育力量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