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佛道
时间:2016-09-13 11:58:30  来源:国学网  作者: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基本格局。而儒佛道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国家和社会对它们的需求,而它们又正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佛道

  儒家之长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关注现世现生的人文精神表现得最为突出。“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儒家的一贯精神。总体上看,宗法伦理是儒家理论的主干,而“人”则是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与核心。儒家谈人,基本限于现世;儒家谈人的实现,强调的是主体道德上的自觉完善和圣人教化,如何从主体自身来强调为善去恶的必要性。

  道家之长

  当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无法实现自我的时候,道家有独到的发挥。老子道家理论的核心是本性自然的“道”。道性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理论框架虽然是“自然”,但其着眼点却并没有离开过“人”。老子道家对人的地位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肯定,只是道家对人性的看法及在人的实现问题上,走的是与儒家不同的道路。

  佛教之长

  佛教的出发点是“人生皆苦”,它通过“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教义学说来论证从人生苦海中解脱出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又通过“自作自受”、“自种自收”的三世轮回“业报说”而将人们引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道德实践,其中包含着某种人通过努力实现人生永恒幸福的向往。佛教对“人生”内涵的扩大和对道德行为自作自受的强调,确保了佛教为善去恶道德说教的威慑性及其人生理想的恒久魅力,提供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的儒、道人生哲学相融互补的契机。

  儒佛道分别在经国、修身和治心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古人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当然,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三者在历史的演变中往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

  目前,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现代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改造和创新;以儒佛道为三大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历史上,只有吸收了不同的文化,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活力。今天,我们仍需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而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 [内容来源:国学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