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山西长治举行艺术节 挖掘展示地方文化底蕴
时间:2017-09-10 10:36:04  来源:中新网  作者:屈丽霞 丁弘  

   

山西长治举行艺术节挖掘展示地方文化底蕴

 

  1日,山西省首届长治艺术节在长治市八一广场开幕,长子鼓书、上党落子、潞安大鼓等传统曲艺新创剧目在开幕式上一一上演,现场座无虚席。图为开幕式文艺表演。 杨静 摄

  (屈丽霞 丁弘)9月1日,山西省首届长治艺术节在长治市八一广场开幕,长子鼓书、上党落子、潞安大鼓等传统曲艺新创剧目在开幕式上一一上演,现场座无虚席。长治市13个县市区也将各地非遗项目及特色产品等文化成果列馆展示,各场馆皆是人流拥挤,行走困难。这是当地首届艺术节,也是当地民众的艺术盛会。

  

1日,山西省首届长治艺术节在长治市八一广场开幕,长子鼓书、上党落子、潞安大鼓等传统曲艺新创剧目在开幕式上一一上演,现场座无虚席。图为开幕式文艺表演。 杨静 摄

 

  1日,山西省首届长治艺术节在长治市八一广场开幕,长子鼓书、上党落子、潞安大鼓等传统曲艺新创剧目在开幕式上一一上演,现场座无虚席。图为开幕式文艺表演。 杨静 摄

  一声醒木响,57岁的李杞与其他襄垣鼓书艺人一开嗓,周围很快聚满观众,水泄不通。当天,襄垣县展馆内人流不断,行走其中,难以停下脚步,只能随人群涌入。展馆内有古筝表演、襄垣鼓书表演、剪纸、花馍、叶雕艺术、炕围画、老粗布等非遗项目展示及文化特色产品,襄垣鼓书表演台前尤其举步维艰。

  

襄垣鼓书成型于明末清初,表演者少则四人,多则十余人,其中一人操办全套打击乐,多人弦乐伴奏。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鼓书”表演。 杨静 摄

 

  襄垣鼓书成型于明末清初,表演者少则四人,多则十余人,其中一人操办全套打击乐,多人弦乐伴奏。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鼓书”表演。 杨静 摄

  襄垣鼓书成型于明末清初,表演者少则四人,多则十余人,其中一人操办全套打击乐,多人弦乐伴奏。当天的表演队伍是极为精简的4人队伍,李杞在其中演奏全部打击乐器。他左手拿快板,右手拿槌,演奏书鼓、镲、响锣、木鱼、鼓,还要在演奏开始敲打醒木。左脚敲击脚蹬梆,右脚绑有槌,敲击中音锣和塌音锣,一人演奏11种乐器。其余几人演奏二胡、二把、胡胡等弦乐,每人都会演唱。

  

本次艺术节文化成果展览包括长治市十三个县市区特色文化艺术展。图为襄垣展区花馍作品“九龙捧寿”。 杨静 摄

 

  本次艺术节文化成果展览包括长治市十三个县市区特色文化艺术展。图为襄垣展区花馍作品“九龙捧寿”。 杨静 摄

  演唱襄垣鼓书的大多是盲人,而且均已年长,然而在表演中,他们却随音乐动作起伏,表演颇有激情,曲到高亢处声带嘶吼,被称为原生态摇滚乐。当天的表演10分钟一场,现场观众一直将他们层层围住。演奏空歇不少老人始终站在台前,等待下一场开始。67岁的段田有便是其中一员,“小时候经常听,现在越来越少了,我不舍得走,抱着我的小孙女,让她也听一听。”

  

据了解,长治艺术节涉及主题文艺汇演、非遗专题片展播、文化成果展览、文化赛事等7部分内容,共37项文艺活动。图为艺术节“喜迎十九大 展示新成就”优秀摄影作品展。 杨静 摄

 

  据了解,长治艺术节涉及主题文艺汇演、非遗专题片展播、文化成果展览、文化赛事等7部分内容,共37项文艺活动。图为艺术节“喜迎十九大 展示新成就”优秀摄影作品展。 杨静 摄

  其他各县市区场馆也同样人满为患。长子县场馆入门处摆有一面大锣,其上写有“天下第一锣”,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响铜乐器的展示场地。据了解,长子县享有“铜乐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最早生产响铜乐器的地方。如今北方地区许多专业剧团和民间社火表演使用的响铜乐器都来自长子县。

  

图为艺术节上的叶雕作品展。 杨静 摄

 

  图为艺术节上的叶雕作品展。 杨静 摄

  “天下第一锣”前,观众排起长队,这个直径2米的大锣在人们的敲击下发出洪大低沉的响声。“在当地方言中,‘锣’与‘乐’同音,人们敲锣寓意着阖家欢乐。”长子县响铜乐器制造厂工作人员崔大亮介绍,“我们计划将这面锣申报吉尼斯纪录,让更多的人知道响铜乐器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黎城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黎侯虎”。 杨静 摄

 

  图为襄垣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布老虎。杨静 摄

  据了解,长治艺术节涉及主题文艺汇演、非遗专题片展播、文化成果展览、文化赛事等7部分内容,共37项文艺活动。豫剧《太行小八路》、扶贫题材作品上党落子《第一书记》、民俗歌舞剧《日子·谷子·两口子》等五部新编剧目红色题材作品也将在艺术节上一齐亮相。

  长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刘琳在开幕式上说:“希望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展示长治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涵养、浓郁的文化氛围,为推动长治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汇聚正能量。”

  

长子县场馆入门处摆有一面大锣,其上写有“天下第一锣”,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响铜乐器的展示场地。据了解,长子县享有“铜乐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最早生产响铜乐器的地方。如今北方地区许多专业剧团和民间社火表演使用的响铜乐器都来自长子县。图为“天下第一锣”。 杨静 摄

 

  长子县场馆入门处摆有一面大锣,其上写有“天下第一锣”,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响铜乐器的展示场地。据了解,长子县享有“铜乐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最早生产响铜乐器的地方。如今北方地区许多专业剧团和民间社火表演使用的响铜乐器都来自长子县。图为“天下第一锣”。 杨静 摄

  山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石跃峰说,“长治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自然风光,文化资源厚重。举办艺术节可以全方位、系统地将地方文化特色产品挖掘出来,也是推进当地艺术发展的一个有利举措。”

  据了解,首届长治艺术节由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长治市文化局、长治市文联、长治广播电视台、长治市新闻中心主办,将持续6天。(完)

  1. [内容来源:中新网]
  2. [内容作者:屈丽霞 丁弘]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