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汉式婚礼,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时间:2015-12-30 13:51: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  

  12月27日,浙江省金华市,一场汉服传统婚礼进行。三百多位来自北京、山东、江苏等地的华学义工同学朋友及双方亲属,个个身穿华丽的汉服,共同祝贺义乌85后新人楼朝挺与宋佳霖的汉服传统婚礼。(浙江在线 12月29日)

  这场汉服传统婚礼谨遵汉式礼仪,庄严古典喜乐,新人在赞礼官带领下,重现经典的汉式婚礼:有亲迎礼、拜堂礼、同牢礼、合卺礼、结发礼、行家礼、执手礼等仪程。整个婚典均合乎古法,整场婚礼完全按汉服传统,取“周礼汉婚”的精华浓缩而成,隆重庄严、华而不俗、喜而不闹。

  相比现代的西式婚礼而言,汉式婚礼多了一份庄重,多了一份典雅,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中华民族历史久远,文化源远流长,汉族作为中国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近些年来,一部分人开始找寻经典,追根寻源,采用复古的形式举办婚礼。然而,其中很多人并非是真正热爱传统文化,而是追求独特、另类,故而采用复古风。

  众所周知,汉族至今仍是我国民族构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讲汉语,用汉字,唯独不穿汉服,很多正式场合穿得却是西装。西装,顾名思义是西方人设计的。汉服不知在何时起已被取代,虽然我们还有“中山装”,但是却少有人问津。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见到“习大大”会在一些场合着中山装出席,这也体现了习大大对于“国产”的支持和不解的情愫。

  虽然着汉服使人行动不便,不能够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但可以在部分场合适用。汉式婚礼不仅是着汉服,同时也采用一系列汉式婚礼的流程,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虽有糟粕,但精华成分仍然值得学习和继承,不能将其与糟粕一同弃之不顾,应该合理捡回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不应被西式的“舶来品”所取代。既然我们可以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传承汉语言文化,为何不能重拾汉式婚礼习俗?相比现代婚礼中低俗无底线的“闹洞房”,汉式婚礼的“回归”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

  1. [内容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