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中草药采收加工将有“章”可循 信息可追溯
时间:2017-05-17 07:37:24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刘欢  

   5月16日,经中国中药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正式立项。今后,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时,除传承传统经验,还有望整合低温烘干、趁鲜切制等现代最新科研成果,建立药材产品信息追溯机制。

  长期以来,中药采收加工多以小作坊式的加工为主,存在无规范采收、经验性加工、随意性包装和家庭式储存等问题,且尚无统一的标准化采收加工技术规范。而采收加工过程又恰恰对中药材的质量起到关键影响,不亚于炮制环节的作用。近两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检查中出现的中药材硫黄超标和指标成分不合格问题,多数都因为中药材采收和产地不当所致。另外,有学者在对丹参、甘草、大黄、蒲黄、金银花等药材研究时还发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的产地加工方法(如发汗、揉搓、杀青、阴干、晒干、烘干等)会导致药材药用成分含量和比例的显着差异,从而导致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

  中医药专家称,道地药材生产及加工工艺是中药匠人多年摸索形成的经验,例如亳白芍的水烫、刮皮、干燥工艺等。尽管这些工艺积淀着中药匠人的智慧结晶,但由于匠人数量有限,加之当今中药材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很多工艺难以有效传承和实施。古人形成的“道地药材”产地加工经验,有的只是为了便于保存,并非提高药材质量的操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汉广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共同申报中药材采收与产地绿色加工技术通则,同时还遴选了白芷、麦冬、枳壳、栀子、玉竹、木瓜、西洋参、菊花、麻黄9种中药材,将传统的初加工手工操作技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产地工业化生产;同时将过去凭经验判断的干燥过程在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方面数据化。此外,该项目还建立了信息追溯系统,在中药材绿色加工全产业链条中,对种植、采收、加工、包装、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进行监管记录。在对生产者提出更高生产质量要求的同时,也方便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了解中草药生产加工的完备信息。

  1. [内容来源:中国孔子网]
  2. [内容作者:刘欢]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