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宗旨】
企业家使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企业家修习国学,既是修炼“小我”,更是为了成就“大我”。应以国学修炼自我人格,提升个人境界;更应推己及人,透过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传递能量、促进员工、成就他人。这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和本源所在。
近年来兴起的以稻盛和夫为代表的“经营哲学”,体现的正是管理学对东方传统智慧和美德的回归。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尤其是汲取国学中的商业哲学智慧,将对塑造中国企业家的“经营哲学” 颇有裨益。
【核心价值】
l积淀历史,提升素养:回归传统国学本源,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全面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和国学积淀。
l深邃思维,转识成智: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古代商业哲学和经营智慧,深邃思维,转识成智。
l经世致用,现实关怀:引导企业家将自我修身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将国学智慧和价值追求衍生到现实的企业发展、员工成就、社会担当,真正达到国学所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项目特色】
l国学的“体系性”传承
由“国学经典—国学中的商业哲学—现代企业经营哲学—本土人文企业现身说法”这一过程,构成对国学真正的“体系性”传承脉络。
l企业家的“内圣外王”追求
致力于帮助企业家提升国学素养,修炼“内圣”功夫,同时引导企业经营哲学的深度思考,从而成就企业家的“外王”理想。
l企业文化私董会探索
全班学员分为3-4个小组,成立企业文化专题私人董事会,配备一名企业文化资深顾问,组织学员每月一次深入学员企业访问交流,轮值召开私董会,探索国学与现代经营哲学的落地之道。
l经营哲学的现实案例分享
课程将贯穿多个现代企业经营哲学案例,全方位启发学员打造适合自身企业的经营哲学。
l本土人文企业深度参访
走进当代中国人文企业,感受经营哲学的现实力量,探寻国学在现代企业文化塑造中的生命力,引导企业家“回归”国学的现实担当与社会责任。
【课程体系】
国学与经营哲学企业家课程分为企业家的国学素养篇、国学中的商业哲学篇、现代企业经营哲学篇、企业参访游学篇等四个篇章。
【师资安排】
本课程师资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优秀教授为主,同时邀请部分国内外着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知名人文学者,组成权威的师资阵容,与企业家共同探索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共攀人生新境界。部分师资简介如下:
l王雷泉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曾先后担任哲学系副系主任、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宗教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佛教哲学、宗教学原理。
l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研究方向: 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
l王德峰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主要教授《哲学导论》、《艺术哲学》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与欢迎。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艺术哲学。
l王东岳
笔名“子非鱼”,自由学者,西安交大管理学院东方文化客座教授 。迄有着作三卷两册:三卷《物演通论》合为一部,一册随笔集《知鱼之乐》,一册汇编本《人类的没落》。
l孙立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l徐小跃
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授、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哲学概论、宗教学、佛道思想、中国天人之学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l圣凯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日本大谷大学特别研究员,普陀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佛学研究》执行主编,《禅学研究》编委。
l金海锋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吉林省孔子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学应用十大名师之一,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
l张松辉
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以道家道教为主),中国文学史(先秦—南北朝时期)。
l白立新
白立新博士曾任IBM(中国)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知识官。曾经为联想、李宁、诺基亚、海底捞、国薬集团等数十家企业提供过战略和管理咨询服务。
l卢显忠
江苏大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中国钢铁协会设备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本人一直提倡和发展和谐企业“家”文化,其理念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奖,个人分别荣获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奖、“中国最关注员工发展企业家”称号。
【招生事项】
智慧投资:
人民币 98,000 元(包括学费、书杂讲义费、证书费、上课期间午餐等)。上课和游学期间的差旅费自理。
时间安排:
本课程学制一年,共十次课程,每次3天,期间安排4~5次国内游学和企业参访。
证书颁发
学员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将获取复旦大学颁发的《国学与人文企业家课程》结业证明,并成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
皇帝有时不如科长 儒家多方限制王权专制
一谈传统文化大家都会想到,中国曾经是一个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封建主义者必然有专制主义,但是中国这个封建社会能够这么长的时间里,就是它的专制主义当中,专制文化当中又有许许多多非常非专制的因素,这既是一又是多,一和多之间互相实现一个平衡,实现一个辩证。
我读一些历史的书,我就发现中国历史历代君王都是说什么算什么,专制的比例很有限,并不是太多。那都是特别强势的君王。窝窝囊囊等着挨宰的皇帝也有,《三国演义》里面东汉的皇帝简直是可怜死了,还不如当一个科长,当一个科长管一个科,他什么事也管不了,又是董卓管,又是曹操管。大多数皇帝是被中国的文化道德所制约,文化道德既改变了朝廷,又改变了社会,尤其是儒家文化,对皇权有多方限制。
大家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走路的姿势有人提意见,话说的不合适也有人提意见,你们想一想假如你当了皇帝,你这儿刚才说一句话,下面人马上说万岁爷您这话说的不对,不能这么说,赶快收回去,你怎么办?杀了他?你试一试,他一看你定住了,底下又有几个都等着冒死提意见。
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嘉靖皇帝继位后面对一个难题,他是明孝宗的侄子,因为堂兄明武宗无后,所以他以外藩身份继承大统。当了皇帝以后,按照皇统礼法他得尊奉伯父明孝宗为皇考,也就是父皇。
但他不愿意,想认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并追尊其为皇帝。中国的特点,父辈先人的名分关系非常大,臣子立了功,除了赏赐其本人外,往往要给他爸爸也提级,这个什么本钱都不用,下道圣旨给他爸爸提级就行了。
比如张大臣立了他功了,他自己的级别已经很高了,得了很多嘉奖了,结果一问你爸爸什么级别?说我爸爸副局级调研员,听起来太寒碜,那好,把张大臣的爸爸升为副部,就这一句话就行了。
回去以后自然就有人赞助给他爸爸重新修坟,御赐副部,比天天送肉强多了,皇上任命的,别人能说什么呢?比你那正规的副部长还强多了。
明世宗想把自己死去的王爷爸爸提成皇帝,老臣们说这胡来,扰乱朝纲,皇统只有一条线,壹代只有一个皇帝,到了这儿出了两个皇帝,这不天下大乱了吗?
皇帝只有一条线,爸爸也只有一条线。到你这儿,从家里来说你有了两个爸爸,从国家来说你既然已经做了这个皇帝了,老皇帝是你伯父,你是从他那里继承的大统,那原来你亲爸爸就成你叔了,这个是原则问题,否则的话,朝纲动乱。
这件事把嘉靖皇帝挤兑到什么程度?偷着给大臣送礼,皇帝给臣子行贿。但有些臣子就是不买账,事关天下大统国家朝纲,天下是太祖皇帝的天下,你敢动太祖皇帝的规矩?臣子们一提太祖两个字已经热泪盈眶,已经泣血了,不是留下来的是泪,留下来的是红烫的血,你敢乱动,你可以把满朝文武全杀了,但这事就是没得商量。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国一和多的东西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你又要强调一,还又要强调多,这里面有一个文化、道德、概念,这个东西比皇帝的金口玉言还厉害。所以,中国文化既是尚德、尚善,讲善,善得立文化,又是一个讲一,又适当的讲究多的这么一个文化。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