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再谈纽约大都会“秦汉特展”
时间:2017-07-29 10:20:21  来源:凤凰网  作者:刘非  

   

1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今年4月开幕的秦汉文化特展是第四次和中国合作,160件展品来自中国32个博物馆。首次和中国合作举办大型展览,还是1980年4月的中国青铜器展。

  “秦汉特展”策展人孙志新是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的策展人,生于北京,1985年来美国普林斯顿艺术考古系攻读博士学位,距今研究秦汉文明已经近三十年了。

  大都会的特展,来源于资深策展人的策划方案,也通常是他们毕生研究的课题之中的一个环节。孙志新用两年的时间准备展览方案,方案通过后,他逐件去中国考察每一件要借展的展品,一边继续研究,寻找和组织相关的学者讨论和写研究文章,运到之后负责展览陈列设计,到最后开幕,又用去五年时间。

  孙志新说一个特展,就像一部电影,策展人作为导演,需要从主题立意,选演员到最后剪成影片,都要负责。

  制片人,却是大都会的行政部门。大都会发展部专门负责联系赞助商。这一次,他们联系到了招商银行。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赞助美国私立博物馆的展览,招商银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暮春开始,纽约的艺术区切尔西的众多大型广告牌上,有一个硕大的兵马俑图样,旁边就是同样醒目的招商银行图标。2016年招商银行将在美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欧美有富人支持艺术收藏和展览的传统,所以针对富人的私人银行都很喜欢赞助艺术活动。招商银行也得入乡随俗。

  尽管中西生活方式看上去越来越类似,有些方面却依然迥异。这些两千多年以前的物件,在欧美被看成是艺术品,通常在美术馆里展出。而在中国,被称为文物,由地方文化博物馆来负责陈列和保护。

  

2

 

  另一个显着的不同,就是借展机制。欧美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大多为私立,都可以自己决定是不是把作品借给别的美术馆展出。主要考虑展品的状态,是不是适合运输,对方的展览环境是否恰当。借展不收取租赁费用,因为互相借展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你来我往,收取费用没有意义。

  中国的机制不同,这样大规模的借展,又几乎全是一级文物,32家博物馆无权签订借展合约。大都会和中国文物局统一签订合约,并且付一定借展的费用。费用并不算高,因为里面包括了运输和展品的维护。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有效率,否则就需要和32家博物馆分别讨论,签订32份合同,还需要从不同的地区去寻找合适的运输方式,作为不熟悉中国情况的外国美术馆,时间会花得更长。

  展览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中国是一个秦朝创造、汉朝巩固下来的国家概念,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吞并了六国,一统中原,这片一统江山此后被称为“中国”,意味着宇宙中央之国。这时候,不只是民族多样,语言多样,文字多样,连生活习惯都非常不同。河北人和广东人说话之间的区别,是比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说话分别更大的。大致想想,和现在的欧洲很像。

  但是中文有一个好处,西语系统是用发音产生的文字,而中文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可以超越发音的,就可以让书写文字统一。秦始皇非常聪明地利用了这一点,在全国统一文字。这样一来,不同发音地区的人,可以阅读同样的文字,了解同样的讯息。统一文字之后,还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措施,这样一来,大家一下子有了共同点。但是仍然可以保证各自文化的不同,例如可以有不同的方言,也可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一点,秦汉并没有要求统一。展览有一具云南出土的西汉年间的雕塑,记录了一个祭祀的场景,很具体地描绘出了参加祭祀的人,经过考证,这是一个母系氏族的祭祀活动,

  不过要把这么多民族和不同方言、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统一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得有一套中央集权,层级管理的官僚机制。这种层层递进的管理,就是郡县制。这种管理机制,让汉朝持续了四百年,渐渐把这个由秦朝创始,汉朝巩固的中国的概念确立了下来,而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最后认同了中国人这个概念。这是种多民族多文化却由一个中央集权凝聚在一起的认同,类似于罗马帝国。

  早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向西延伸到黑海的丝绸之路,和向南经过东南亚直至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已经存在了。丝绸之路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如展品中一些镶嵌宝石的金器,不但原材料只出产于中亚,连镶嵌的工艺也是中国匠人对于外来工艺的学习。海上贸易,因为不容易留下迹象,但是展览中可以看到,在同一时代,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到南越国,越南,泰国,甚至印度,都发现了同样的锱珠。越来越多的类似的物件沿着海岸线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被发现。似乎海上的贸易交流一点也不比陆路的丝绸之路来得少。

  这次展览,还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秦始皇时期的写实派雕塑有可能是跟随了亚历山大大帝造成的希腊化审美。展览中有一件叫做强壮的人的陶俑,高一米七,肢体粗壮,比例真实。他有着坚实的臂膀,鼓起的肌肉线条清晰。它出土于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组坑,被认为是在宫中杂技表演中举杆的大力士。它写实的风格和希腊的大力士雕塑颇有类似之处。

  公元前366年,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延续了其父亲的征战扩张,三年时间从波斯手中夺去了埃及,叙利亚,最终攻下了巴比伦,让这个曾经最强大的帝国被彻底征服。八年之后,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创造的最强大的古希腊帝国也分崩离析了。然而国家不再,文化还在,分裂而成的三个主要王国,都在延续着希腊文化,范围从地中海直到中亚,希腊文明不但没有消逝,反而进一步地被传播推广,把更广阔的疆域的地方“希腊化”。直到公元前146年古罗马灭亡了三个王国,“希腊化”的脚步才停止。离中国不远的中亚地区Bactria,今天的塔吉克斯坦一代,就是一个被希腊化的地方,其中一种对于希腊遗风的继承,就是喜欢用写实主义的风格创作人物的雕塑,呈于大殿之前,和古希腊修建万神殿一脉相承。

  秦始皇陵最着名的出土文物,便是兵马俑和战车,它们就是典型的写实风格,比例符合实物,细节描述精确,就连鞋底的纹路都有,力求保证各种实物所有的细节。《史记》上记载,秦始皇战胜了对手之后,把对方铜制的兵器和盔甲溶解,铸成了12个大型的雕塑,每个有11米高,三十吨重,放在大殿之前。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受到了Bactria的影响。

  有趣的是,秦始皇去世之后,这种写实的风格渐渐随之消亡。这之后出土的文物,罕有对于写实的追求,取而代之以极简的方式,身体被简化成形状,肌体的凹凸被平面替代。展品中西汉随葬的兵俑,面部的五官还是凹凸有致,但是身体已经被简化成了扁圆柱体。另一组西汉的舞蹈音乐陶俑,舞者的身体没有了细节,也没有写实的身体比例,只是用不同的弧线造型突出动感和韵律,面部也是平坦,没有了表情,没有了肌肉骨骼结构,只是一种平和感。似乎写实变成了写意。

  策展人在展览介绍中表明了此次展览的全新视角“秦汉两朝对中国悠久的历史至关重要。它们合起来代表着中国的‘经典’时期,在时间与重要性上与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重合且相当。”用全球发展进程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些文物,对当时世界的认识,又带来不少新意。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刘非]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