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考古新发现!成都青羊大道旁出土75座古墓
时间:2017-08-31 17:15:21  来源:凤凰网  作者:宦小淮  

   

1121559221_15039649579061n

 

  考古工地现场图

  近日,成都市青羊大道旁的西城花园小区考古工地接近尾声,75座墓地陆续清理完毕。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墓地主要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土坑墓、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以及一批唐宋墓葬。

  此次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份晚唐时期的纪年材料,将墓主人的身份和家庭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这也为考古人员判断墓葬时间,提供了更可靠依据。

  巴蜀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

  在考古发掘现场,埋藏在最底下的是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一批墓葬,共有28座,残存的木制葬具中,还零星散落着一些随葬物品,其中青铜器主要为青铜剑、青铜矛、青铜钺,总共出土了十多件兵器。其中出土的短剑,仅有30多公分,这也是体现了巴蜀文化特色的文物。此外,还有一些中原地区文化特色的随葬品出土,这也说明,秦一统中国之后,移民进入四川盆地,巴蜀地区开始出现文化交融。

  东汉时期:

  纹饰上的年代密码

  在东汉的砖室墓中,共有20多座,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柄七八十公分的铁剑,这些兵器已经没有那么浓郁的地域特色了。墓主人是否为一名士兵?由于没有更多信息,这位在众多汉墓中特立独行留下一柄铁剑的古人,并没有留下太多故事。

  而墓中汉砖纹饰精美,联壁纹、菱格纹等都是浮现在砖石上的年代密码,这批墓葬中,陶鸡、陶狗都时有出现,汉代成都人还烧制了一些陶制模型,将鱼塘等生活场景也带到了墓室之中。

  唐宋墓葬:

  墓志铭反映当时道教信仰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李佩介绍,在众多墓葬中,信息量最大的就是晚唐时期的墓葬。在一处单室墓葬中,一块红砂岩的“石书”,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大致情况。

  据她介绍,在这块墓志铭上,清楚地记录了墓主人勾龙氏所生活的年代,“这个姓氏比较罕见。”她解释说,墓志铭中主要介绍了他家庭成员的一些情况,以及他们当时信仰道教等细节,他的两个儿子后来也成了道士。由于唐代的墓志铭出土较少,这对考古人员来说弥足珍贵。

  从上面简短的描述来看,今天的人已经能够看到,唐朝末年,君主推崇道教,这对当时老百姓的信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唐朝县府中任职,勾龙氏也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开始信仰道教,而他所处的年代,还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院的灭佛运动之前。

  从今年3月至今,七千多平方米的工地上,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李佩介绍,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发掘区在当时属于重要的墓葬区,这些发现对于当时成都平原的功能分区、民风民俗、宗教信仰,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独特姓氏:

  在四川的活动成为谜团

  对于勾龙这个姓氏的出现,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移民和客家姓氏文化的苏东来介绍说,根据资料显示,勾龙这个姓氏属于一个远古姓氏,最初是共工传下来的,共工的一支后代被封为社神,发源地属于中原地区。这个姓氏什么时候来到了四川?苏东来认为这里面应该还有很多故事,他推测说,这支族人有可能是因为秦灭巴蜀之后,随着中原王朝的军队来到了四川。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安史之乱之后,人口迁移进入到四川盆地。

  据他介绍,这个姓氏发展到了宋代,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见诸史料的名人,比如生活在四川的勾龙爽,就是一个擅长画人物画的宫廷画家。而在《宋史》中,还出现了当时家住灌县的勾龙如渊的相关传记,不过,到了宋末元初之后,这个姓氏就难觅踪迹了。苏东来说,这可能就和蒙古灭四川有一定关系,如果他们没有逃到江南地区躲避战乱,很有可能就在这场战争中遭到了打击,以至于这个姓氏已经很少见了。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宦小淮]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