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退而不休,济南76岁老人传播传统文化
时间:2017-09-07 12:36:45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赵珂  

   

 

  每天6点起床练习书法,一练就是近10个小时。从济南高新区管委会退休的老干部滕运成每天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76岁的他酷爱书法,立志传播传统文化,他对中国篆书颇有研究,成为一名篆书改革家。

  8月25日,在第五届济南艺博会上,滕运成携带他的篆体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亮相,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在篆书领域,其他书法家大都是用短锋、硬毫,但滕运成却推陈出新,创造了长锋笔法,硬毫和软毫兼用,并且巧妙地将秦、汉、唐、清几代篆书的玉箸、铁线、倒韭、缪篆等笔法融为一体,将象形、大篆、小篆、金文、甲骨等体有机糅合在一起。

  

 

  滕老说,他从小喜欢中国文化,尤其酷爱书法。最初是写行草,但是他发现研究篆书的人太少了。为了继承和传播中国篆书,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开始着手篆书研究。

  “别人的篆书重心在正中,但我的篆书形体修长,重心偏高,笔画上面密集,下面疏朗,线条布白讲究匀称协调。”说起对篆书的改革创新来,腾运成精神十足,颇有些得意。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创新?滕运成告诉记者,现存各种体的篆字数量有限,单独使用一种篆体难以将大篇幅的名篇名句名文书写下来,因此他对不同篆体字进行了借用。在具体创作中,他根据书写的需要,经常采用32体篆书中的大篆、小篆、钟鼎、甲骨、象形、鸟兽等篆体。

  滕运成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等大赛中赢得20多次金奖、银奖、特别金奖、华冠金奖等大奖,独幅百米篆书长卷《孙子兵法》也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1. [内容来源:中国孔子网]
  2. [内容作者:赵珂]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