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文化nba百事通极速体育_jrs篮球直播网_nba直播吧jrs:老街文化离不开人间烟火
时间:2016-08-12 08:17:42  来源:国学网  作者:  

  据媒体报道,武汉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建成四年,一直没有人气,偶尔放一两场电影,也是观众稀疏。最近这里又挂起“汉口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牌子,但也未见对外“展示”什么。

  民俗街文化中心遭遇的尴尬,实际上映射了武汉吉庆街之困。熟悉武汉的人都知道,老吉庆街曾是武汉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是最纯正的“汉味生活”。从前,吉庆街的老艺人总是在夜色中穿行。人们随意坐在街边吃大排档,听着各色艺人鼓捣琵琶、二胡、笛子、花鼓等传统乐器,兴起时干脆上台高歌一曲。

  前些年,当地决定对吉庆街进行“全方位改造”,改造完成后,面貌一新的街市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味道。曾经摩肩接踵,如今冷冷清清,吉庆街的萧瑟,有利益纠葛、有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但商业改造让老街失去了人间烟火味,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整齐划一;曾经随性在街边吃喝的人们,被“赶”进时尚精致的餐厅;曾经在人群中自由穿行的艺人,如今没有了对众弹唱的机会……大排档不见了,各种戏曲、民谣没人演唱了,妙言谐语为你现编现演的节目不见了,艺术院校的学生、音乐学院的教授、写字楼的白领,这些过去客串演唱的人不来了。当人们都不来了,街就空了。当民俗街失去了民俗,成为看似高冷,实则毫无特色的步行街,人们只能失望地离开。

  “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当大排档没有了,作家池莉在其作品《生活秀》中写到的吉庆街大排档前那些“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擦鞋的”怎么会还在呢?地理位置优越且曾经热闹非凡的吉庆街冷清了,当地为吉庆街改造配套建设的“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又怎么热闹得起来呢?不能说建设者不重视民俗文化,他们不是专门建起了一栋高大上的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大楼吗?可是,民俗根植于民间,民俗文化离不开市井。没有了露天吃喝、吹拉弹唱的夜生活,没有了看似杂乱喧嚣却畅快淋漓的市井味儿,就是建起一座城堡,也留不住民俗文化的魂。

  吉庆街之困绝非孤例,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特色老街都面临类似的境遇。房地产开发的功利与城市改造的冲动一拍即合,不恰当的改造把老街文化拆解得体无完肤,实际上是对城市文化、城市记忆的一种损毁。池莉曾痛心悲观地说:“我觉得吉庆街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中国所有的吉庆街都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但愿,对民俗文化的损毁止于吉庆街,但愿作家的悲观只是一种多愁善感。

  1. [内容来源:国学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