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百家奖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宗教文化

布袋和尚、布袋罗汉和弥勒菩萨是同一个人?
时间:2019-11-02 10:05:57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  

   编者按:11月5日,2019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宁波奉化雪窦寺开幕,此次弥勒文化节主题为“慈行天下·和乐人间”,包含5大版块、8项主题活动。说到弥勒菩萨,常人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大肚弥勒,还会想起布袋和尚,因为大肚弥勒原型就是布袋和尚。在参观寺院时,还会发现十八罗汉之中,也有一尊布袋罗汉。那么布袋罗汉与布袋和尚是不是同一个人?布袋和尚和弥勒菩萨又是怎么一回事?凤凰网佛教特别编发此文,一起了解一下。

  布袋和尚,五代梁时着名僧人,明州奉化(或谓四明)人氏,姓氏、生卒年均不详。自称契此,号长汀子。世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平日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人称布袋和尚。有一首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可为其一生之写照。《景德传灯录》第二十七卷记载,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皱眉大腹,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贮于囊中,时人称为长汀子布袋师。师能示人吉凶,颇能预知时雨。梁代贞明二年三月,师将示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上,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入寂。其后,有人于他州见师负布袋而行。世人以其为弥勒之化现,江浙之地多画其像,流传于世。又传至日本后,成为日本信奉的七福神之一,民间多祭祀之。

  布袋罗汉,十六罗汉之一,又称为因揭陀尊者。此圣者与其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住于广胁山中,护持正法,饶益有情。唐代禅月大师贯休绘制其像:杖藜倚肩,左手托经,垂头注视,右手掐珠。苏东坡曾赞其形象:“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不行不立,不坐不卧,问师此时,经杖何在?”又有一种传说,因揭陀原是印度一位捉蛇人,捉蛇是为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毒牙,放生于深山中,因发此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就是用来装蛇。

  弥勒菩萨,弥勒原是梵文音译,意译“慈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佛弟子,先佛入灭,住于兜率天中,以菩萨身相为天人说法。相传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名为慈氏。《大日经疏》卷一则说慈氏菩萨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出,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慈氏。释迦牟尼世尊曾经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弥勒菩萨下生此世,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度一切众生。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又至彼时已经成佛,故又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据《法华经》《平等觉经》所说,弥勒与佛陀另一弟子阿逸多是同一人;然据《中阿含经》《出曜经》及《大毗婆沙论》等所说,则以弥勒与阿逸多为不同之二人。在密教中,弥勒菩萨是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九尊之一(位居大日如来之东北方),于金刚界曼荼罗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中国一般寺庙供奉的笑口常开胖弥勒,则是五代僧人契此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

  由此可见,布袋罗汉、布袋和尚和弥勒菩萨这三者,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确实有一定关系。尤其布袋和尚,在历史演变中,已经成为弥勒菩萨化身,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比天冠弥勒印象更深刻。至于布袋罗汉,在一般人眼中,也容易与布袋和尚混为一谈。

  1. [内容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