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百家奖知青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公益

华侨华人慈善事业代代相传
时间:2018-11-21 09:1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华侨华人素来都有热心捐助家乡和祖(籍)国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捐助公益事业的热情更为高涨,极大推动了祖(籍)国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为振兴内地旅游业,包玉刚在北京捐资建设国际级酒店,秉持“教育强国”理念,他又创办宁波大学、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宝健(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李道带领企业深耕中国市场,23年来,由宝健(中国)捐助了107所希望小学,累计帮扶超过12万名青少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为国内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2017年度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共受理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向国内捐赠慈善款金额29.71亿元,同比增长38.8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华侨华人投身慈善公益并不局限于本乡本土,也涉及到各个领域,但凡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体育、扶贫济困、灾害赈济等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海外华侨华人无不关心济助,尽显桑梓情深。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迈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完善慈善事业制度。这都为华侨华人参与国内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老一辈华侨华人言传身教,其子女往往继承家族慈善衣钵,“善二代”正持续发力。

  荣程集团副总裁、荣程普济基金会理事张君婷说,2008年汶川地震,其父作为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为汶川捐款一亿元。“父亲的言传身教教会我感恩他人、回馈社会,家族的责任与使命提醒着我传承的价值。”

  以“教育强国”为梦想,自上世纪80年代起,包陪庆就在香港开办首家以普通话加英语授课的双语学校,通过语言教育,帮助香港青少年了解内地;2007年,她又在上海创建非营利性质的包玉刚实验学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新兴的华人慈善事业与中国社会一同快速成长,慈善事业有着滋润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谈及华侨华人“善二代”与中国发展,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说。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