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公益

平安三村工程落地陕西 "铜川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19-07-28 07:40:52  来源:人民网  作者:  

   7月4日,中国平安与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签订“三村工程”扶贫战略协议, 中国平安“三村智慧扶贫工程”将在铜川市及陕西省各贫困地区落地,通过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持续为铜川”造血式”脱贫贡献力量。凭借金融、科技优势,中国平安在铜川创新出一条“扶智培训、产业造血、一村一品、村医村教”的平安特色扶贫闭环模式——“铜川模式”。

  一年多来,中国平安在全国持续 落地“三村工程”,因地制宜打造扶贫闭环,“铜川模式”便是其中之一。“铜川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训乡村致富带头人;二是筛选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实现产业造血;三是因地制宜,打造 “一村一品”;四是搭建产销平台,扩大扶贫成功。在此基础上,“铜川模式”还叠加村医、村教功能,减少因病返贫的概率、提升下一代的整体素质能力。

  早在去年1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铜川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平安已在铜川市宜君县实施了面向产业扶贫、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等三方面的“三村工程”,并在具体的扶贫实践经验中,创新出一条“扶智培训、产业造血、一村一品、村医村教”的平安特色扶贫闭环模式——“铜川模式”。

  具体而言,在“扶智培训”上,平安银行目前已成功举办了首期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其中,铜川市共有75名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学习新型种植技术、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互联网销售模式,以及参访种植示范基地,开拓致富视野与产业经验。培训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平安还和当地合作社合作开展消费扶贫项目,通过导入平安的金融流量以及合作伙伴的电商流量,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

  在“产业造血”上,平安凭借“平安扶贫保”与当地肉兔养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一方面通过分散养殖的“企业+专业大户+贫困户”模式,扶持21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托管的“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采取”底分红+利润分红”方式,扶持3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以入股分红模式,带动34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分红5万元以上。

  在“一村一品”上,平安精准定位铜川苹果产业,将宜君、印台2地的苹果联合打造“平安果”品牌。联合国内知名电商,由政府指引买手到贫困村考察、选果,直接采购贫困户或贫困村合作社的苹果,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同时,还将协调地方政府为贫困户提供种植苹果的技术支持,提高产品品质,最后通过电商平台助力扶贫农产品销售。

  在“村医村教”上,平安将完成在铜川市耀州、宜君、印台等共计30个卫生所的对接,捐赠30台检测一体机及6套24小时心电血压设备,扶助铜川市贫困村卫生所设备升级;指导村医安装使用“好医生”村医APP,通过线下检测+线上辅助的智能联动,提高村医初诊判断准确率;定期组织名医下乡巡诊,做好村民健康管理,防止因病返贫。此外,平安还通过“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对接铜川市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共计30所村小,建设全国科技素养实践学校&平安智慧小学。7月4日上午,彭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正借助平安“双师课堂”设备,与清华大学的洪亮教授进行远程连线,学习科技素养课程,并动手制作“我家的海绵城市改造”模型。“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落地铜川后,学生们有了接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高科技的机会。近年来,平安坚持用科技赋能乡村教育,提升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具体完成村小升级、开展两堂课、师资提升与支教行动,并通过三村晖智慧教育平台,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引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铜川市是中国平安在陕西省实施“三村智慧扶贫工程”的第一站,在本次“三村工程”签订仪式后,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人民政府、中国平安集团和平安银行等政府领导及企业代表,还一同深入到陕西铜川的扶贫一线,重点走访彭镇中心小学、偏桥村生猪养殖基地等关键扶贫点,考察具体扶贫工作,并积极推动扶贫措施的有效落实。签约仪式当天,平安集团在铜川市彭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平安科技素养基地”揭牌仪式,帮助当地学生有机会学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科学课程,全面助力铜川市早日实现脱贫战略目标。

  1. [内容来源:人民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