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两种恶性肿瘤。自2009年,新一轮深化医改以后,国家卫健委启动实施了系列的妇幼重大公共服务专项,其中一个就是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来实施这个项目,对农村地区35-64岁的适龄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十年来,在各地的积极努力下,我国接受了宫颈癌检查的近1亿人次,乳腺癌的检查超过了3千万人次,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17.7万例,乳腺癌和癌前病变1.6万例。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目前,宫颈癌检查已覆盖全国2118个县,乳腺癌检查覆盖全国1651个县。近年来,我国“两癌”发生率在逐步上升,形势不容乐观。宫颈癌的防治也逐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致力于推动消除宫颈癌。近期,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健康中国行动妇幼健康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推动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妇女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两癌”防控知识,同时组织和动员适龄妇女能够及时自觉接受政府提供的筛查服务。
二是建立多元立体“两癌”防治的体系。筛查机构有妇幼保健机构,还有一些综合医院,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做技术支撑。同时国家卫健委还结合妇联、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搭建一个综合防治体系。
三是以农村为重点,逐步扩大“两癌”检查覆盖面。国家卫健委将在原有基础上,推动地方政府给予更多投入,积极统筹中央地方的社会资源和力量,以农村和贫困地区为重点,扩大“两癌”的检查覆盖面。
据记者了解,在原有基础上,国家目标是,到2022年“两癌”检查覆盖全国80%县,2030年覆盖到90%。目前,全国21个省区市“两癌”检查工作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地区,包括脱贫攻坚战的贫困地区;有13个省区市“两癌”检查工作已经覆盖了城乡所有地方。说到宫颈癌,国家卫健委倡导预防为先,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一些可能引发宫颈癌的感染,这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是立体式、多方位的措施。
基层的医疗机构,在解决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提供大量的“两癌”筛查工作,确实承担着很大压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妇幼健康服务的力量本身就比较紧张,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家卫健委采取了一些能够提升肿瘤筛查准确性和减轻基层负担的措施,比如运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希望能通过基于过去的检查大数据,开发出适合我国的人工智能手段,这样就能够减轻基层的工作压力,便于更大规模的开展“两癌”筛查工作。
7月25日,国家卫健康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两癌”的筛查工作,由于能力提升和技术路径的转变,原来宫颈癌是脱落细胞学检查,要做片子、看片子、读片子,读片子不仅慢,准确率也差,后来经过培训,基层的检查技术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发达,在“两癌”检查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前读片靠人,现在靠网络、靠云计算读,大大提高了筛查效率。现在有了云计算的技术支撑,我们有信心到2022年“两癌”检查实现覆盖全国80%县,2030年覆盖到90%的目标。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