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我的长辈莫文蔚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公益

淮安创建“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时间:2019-09-27 11:14:27  来源:慈善公益报  作者:  

   为传承和弘扬慈善文化,提升青少年的慈善意识,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9月20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在淮安市关天培小学举行创建“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启动仪式和《慈善读本》进校园捐赠仪式,由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的5000册《慈善读本》现场发放到该校3-6年级的学生手中。

  关天培是从淮安区走出去的民族英雄,1841年,在抵抗英国侵略者时壮烈牺牲。以民族英雄关天培命名的小学,慈善文化积淀丰厚,前身是创办于1926年的“江北慈幼院”,其办校宗旨就是为贫苦百姓的孩子以及孤残儿童提供“爱”的教育。历经93年的岁月变迁,学校数易其名,新校区易地重建,但“爱满人间,德行天下”的“慈幼精神”历久弥新。现在的新校区于2018年9月正式启用,现有班级42个,学生2200余名。其中,70%的学生来自农村或为进城务工子女,50%以上为留守儿童,另外,还有福利院的12名孤残儿童。

  《慈善公益报》记者获悉,为积极推动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启动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淮安区慈善总会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9月在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开展了《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将中华慈善总会无偿提供的7500册《慈善读本》发放到该校4个校区、3-6年级的131个班级的学生手中。今年初,淮安区慈善总会开始筹划创建“慈善文化教育进校园”和《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得到了新创办的淮安关天培小学的积极响应。

  创建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地房地产开发企业捐助20万元;当地新华书店捐赠30万元帮其建一个爱心书屋;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至爱》杂志编辑部现场捐赠图书200册,32英寸液晶显示器19台,价值57000元;上海达叶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现场捐赠图书2300册、图书馆书架等价值152000元;上海云开朵朵公益基金会现场捐赠“最美课本”,价值279860元;上海市杭州路第一小学现场捐赠图书1098册,价值25352元;北京大鸾翔宇基金会计划在该校建立图书角和网络课堂、设立恩来助学金等并现场向淮安区慈善总会递交了《意向书》。

  仪式上,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赵顺盘、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副高级专员白京轩、上海公益慈善代表、淮安区委领导分别作了讲话。白京轩代表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向此次活动的组织者、积极参与此次捐赠活动的所有爱心机构、爱心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中华慈善总会于2011年1月在全国启动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并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出版了《慈善读本》。读本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和说教式思想教育模式,以设计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种主题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把世界各国优秀的慈善人物及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乐善好施、勤劳善良的慈善文化,浓缩在其中。希望关天培小学通过创建“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实施《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把慈善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遵循青少年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不断增强慈善教育效果,做到入脑、入心、入行。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争取在慈善文化教育方面趟出条新路,为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树立新标杆。

  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赵顺盘对这次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他说,淮安是一座有温度的、充满大爱精神、公益美德的博爱之都。关天培小学与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联手打造“江苏省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小学”,发扬“江北慈幼院精神”,以“爱满人间、德行天下”为己任,将慈善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引领学校师生关注慈善、参与慈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是淮安的本地之事,更应上升为全省慈善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今年,江苏省慈善总会将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筹划在适当时候,联合有关教育机构,在全省层面推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今天,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先行先试,与关天培小学共同创建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开局很好,前景广阔。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切实把计划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为全省树立典范。

  启动仪式上,淮安区各行业志愿者、关天培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也进行了现场捐赠。同时,师生们还以慈善文化为主题精心编排表演了情景剧《杏坛播爱》、诗歌朗诵《行走在首善淮安的春天里》等精彩的文艺节目。

  1. [内容来源:慈善公益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